分享

少见的清代《宝福局咸丰通宝一百》红铜戳印大钱展赏

 随缘悟道 2019-04-18
    清代宝福局是地方钱局中最为著名者之一。而在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0—1861年),宝福局铸钱形制与版式多样,铸工尤其精到规矩,书相更为端庄隽美,铸体料足而厚重,故其精美厚重的钱品堪称清钱一绝,长期以来是为藏家清钱收藏中的宠儿,稳定升值,历久不衰矣。
 
    而在清各局各宝文咸丰当一百的钱品种,宝福局的当一百钱是最值得称颂的泉品,其不仅在于其“大清一百”,而且在于福局一百大钱铸体厚重,铸相规整有加,山谷体书相更是隽美超常,可谓咸丰当一百大钱中之最,无局之作能与之比拟。
    阅谱和收藏实践可知,在宝福局咸丰通宝中有一式大钱,乃为背汉文“一百”、满文“宝福”钱(简称“福一百”),相对其内外纪重一百钱来说,其定级并不太高,原因在于其铸量相对较大,是宝福局当一百大钱中的主要行用品。而这一点,则可以从不少该钱遗存品上往往都有打上有钱庄戳印而得到有力证明。
 
    尽管如此,然此钱仍然是不可多得的福局钱品,其收藏升值之快,我们可从中国嘉德拍卖不同的三枚钱中感受到,嘉德于2005年拍卖一品(陈达农藏品)成交2,750元,仅仅隔一年到2006年另一枚的成交价便达到了5,500元,再隔一年2007年又一品钱成交价则到了11,200元,翻了一倍有余。近年来,该钱真品即少见上拍,这都表明此“福一百”钱,同样并非易得矣。
 
    早在2011年与博客曾经展赏自藏一枚更少的“福一百”黄铜大钱。时至今日,再将与帐中所藏另一枚福一百红铜钱庄戳印钱择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鉴赏,以飨藏好。
 
    首识书相。清晰可见,本品面文“咸丰通宝”四字,乃宝福局钱特有的黄山谷体,直读。其字书写异常规矩,笔笔划划凸显无比力道,极具美书个性,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无需赘述,其书体书意,彰显端美俊朗,可谓清钱之最,毫不浮夸。续识其背,穿左右满文“宝福”纪局,穿上下汉文“一百”二字纪值。而品其背诸字,满文标准规矩,汉文端美而有力,与面文构成十分和谐的呼应。显而易见,通过本品之书相鉴赏,可谓地道正点,开门不疑。
 
    此外,值得提及的是,可见本品面缘和地章之上,分别有“永”和“益”两个阴戳印文字,而此两字,多是过去钱庄常用的取名用字,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枚钱是有“永”或“益”亦或“永益”等名字的钱庄收纳之钱,此不仅印证前述之言,亦是又一开门之证矣。
 
    次观铸相。上手本品,厚重之感油然而生,可见其铸制十分精整,直径约为70.12毫米(此钱为斜轮,面背直径有所不同),重约212.51克,铸体厚重有加,福局当百型大钱制式(宝福局当百类大钱直径和重量皆普遍大于和重于其它钱局铸品)。续可察其铸体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其缘阔,轮边直径面大背小。而观字廓,深竣挺拔,清晰分明,鼓凸更是自然有度。其面背皆有明显使用磕碰痕迹,显示其铸体自然,传世之必然体征。毫无疑问,就本品之铸相来看,其正是宝福局官炉出品,一言以蔽之,其开门铸相,实乃明明白白矣。
 
    再察锈相。一眼可见,本品乃为传世品锈相,猎获之前曾入罐罐藏,故未见明显锈蚀锈痂。其身包浆裹缚,皮壳老道而凝重,深浅相间,熟老油润之质感直扑眼底。而其浆质灰垢踏实无虚,分布自然,耄耋之感真切鲜明。续观材质,鲜明红铜,质地优良,铜色更是凸显老旧之色。藉此,辩锈识浆,无需细表,以本品纯真自然的锈浆之相而言,盖天下新老伪制者绝难得之,故而稍有泉识者皆不能不说这是一眼开门之品,不在话下矣。
 
    一番鉴赏,嫉妒审视,此枚“宝福局咸丰通宝背一百”红铜大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可谓开门见山,过关斩将,毋容置疑。依照前述,“福一百”大钱虽然较之内外纪重大钱等级为低,尽然在今天来看,一是不多之品了。因此,作为福局泉品的代表性之作,也是主要流用品,且有钱庄戳印,则也是非常值得收藏之品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