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铜活,不华贵如果说,一件精美传世的古典红木家具,榫卯是它的“灵魂”,雕刻赋予它“传神”,那么铜活,就是把它的神韵发挥到极致的“点睛之笔”——用夺目耀眼的光为古朴的家具注入了鲜活而高贵的美感。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作者「古斯塔夫·艾克」就曾赞叹过:“五金配件于中国家具,犹如镀金装饰于洛可可作品,这些配件的分布对家具的美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布置这些配件,有时看来是利用了黄金分割知识。” 在中国传统家居装饰中,铜活的应用极为广泛,一件件熠熠发光的铜活,就像夜空零星点缀其中,构成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式画卷,徐徐展开。 铜活于古典家具, 就如首饰之仕女, 让古朴暗沉的木面多了几分鲜活, 彰显着家具古韵盎然的贵气之美! 小铜件,大学问镶嵌在红木家具上的铜饰,除了起到装饰点缀、牢固实用的功能外,还有它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为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承发展增添了有趣的韵味,值得品鉴学习。 壹 ◆ 铜活对家具断代的参考对古典家具断代有所了解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判断红木家具的年代可通过纹饰、雕工、包浆、构件、痕迹等特征观察,但由于资料不全、地区风格流派不一、部分家具制式造型存在延续性、家具本朝制作的超前意识与后朝仿前朝的家具相混合等因素,导致家具器物间断代的距离差别非常大,至今也很难得出一个系统性的断代技巧归纳。 但相比于变化较大,断代复杂的大件家具,小器型家具的断代却显得相对简单很多,我们可以观察它的铜活配饰就可以大概判断出家具年代了。 小器物上所镶嵌的铜活,除了为加固和装饰美化而设,它对断代也具有很讲究的参考价值: 就拿两三件不同年代、不同材质及不同造型的小器具来说,我们分别观察它的材质、触摸它铜饰配件,感受其厚薄度,作整体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般来说,铜活厚度适中或较厚者,则此器物的年份相对较早;反之,铜活较薄的,年份就相对较晚。另外,铸铜的小器物,它的年份往往要早于熟铜的,白铜的年份往往要早于黄铜。 看过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家具,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好像大部分的铜活都只会镶嵌在箱柜或抽屉做装饰,而桌椅、案几等一些大件家具几乎少有铜活的身影,这是为何呢?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看下面关于交椅制作之初是否安装铜活的争论。 关于交椅在制作之初是否就已经安装铜活这个问题,在界内一直未有定论,却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贰 ◆ 交椅制作之初是否安装铜活这把来自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漆交椅,除了以鎏金铜板做护眼线外,其余皆无任何金属铜活,有学者表示,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多余的金属饰件影响到纹饰的完整性,难免会有碍瞻观。 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漆交椅 但同时也说明了,交椅可以不依赖金属饰件,静静依靠本身木质榫卯结构,即可完好保存数百年。而其家具多为软木胎,辅助以漆面下苎麻布的缠绕捆绑,却能经久。而且,硬木的榫卯相对要结实很多,更加无虑,至少在圆后背与圈椅的交接处,是没有加固金属件的必要,否则所有圈椅在整体审美上都会存在同样问题。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存世硬木交椅,此处全部都有金属加固,显然其在制作之初的必要性并不充分,毕竟历史存在多种可能性,今天看到的金属铜活可能是后人制作时加上去的,圈椅跟交椅一样,最脆弱的地方就是此交接处,一旦圈椅倒地,榫卯就容易破裂,所以后人修复就要用金属件了。 也就是说, 家具铜活镶嵌也是有一定的讲究和学问, 要怎么镶嵌? 哪些家具适合镶嵌? 怎样的情况下才镶嵌铜活?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匠人们的审美和智慧。 至于为什么大部分的大件家具都很少看见铜活的身影,我想大家也心中有答案了吧,出于古典家具整体的审美效果,在既有饱满雕刻和纹饰的基础下,有的家具铜活太多的话,反倒是喧宾夺主了,就失去了这件家具本身原有的韵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