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箫二胡三重奏《流波曲》二胡:宋飞 琴:黄梅 箫:陈悦

 风吟楼 2019-04-18


《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有着定弦方便、技巧独特等诸多特点。乐曲情绪深沉,节奏平稳,速度变化较小,旋律富有叙事性,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孙文明与阿炳一样也是一个盲艺人,在黑暗的旧社会,同样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这首乐曲正是作者本人遭遇的真实写照,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正如作者所述,《流波曲》表现了过去流落他乡的困苦生活。孙文明在身世、遭遇等方面与阿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他的作品也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音乐韵味,阿炳二胡曲中的一些演奏手法(如波弓、透音)在《流波曲》中也有所运用。有意思是的,乐曲中还出现了一个与《二泉映月》非常相似的曲调,据蒋风之先生介绍说,这是孙文明在听到阿炳的作品后,有意识地将《二泉映月》中的音调吸收到《流波曲》中来的。乐曲不分段落,一气呵成。情绪深沉,节奏平稳,旋律富有叙事性,似乎是一位老人,在娓娓地给我们讲述他的一生的故事。

孙文明,又名潘旨望,男,1928年农历四月十六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他4岁那年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12岁即拜师学算命,以为谋生之道。13岁起即颠沛流浪,行走各地。1944年,孙文明开始学拉二胡。心灵手巧的孙文明在流浪苏南各地的途中四处求教,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在学会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江南丝竹、戏剧曲牌、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开始追求自己独创性的二胡演奏技巧和艺术风格,并尝试创作二胡新曲。1952年,他转折飘荡来到奉贤,入赘于南桥镇东街光明弄潘家,改名为潘旨望。生活上得到政府和街道组织照顾而渐趋稳定的孙文明创作欲望更加强烈。至1957年3月,他先后创作了《流波曲》、《四方曲》、《送听》、《弹乐》、《夜静箫声》、《春秋会》、《人静安心》、《昼夜红》等八首二胡独奏曲和《志愿军胜利归来》等卡曲。1962年12月,孙文明因肺结核咯血病故。

宋飞,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精通胡琴、古琴、琵琶等多达13种弦乐器,被誉为'民乐皇后'。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音乐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中国弓弦艺术中心主任。

黄梅,现代女琴家,随川派琴家俞秦琴(俞伯荪之女)、俞伯荪学琴, 1990年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从学于刘丽、赵家珍,后师从吴文光,并获得古琴硕士学位,后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

陈悦,青年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自幼师从赵松庭先生、蒋国基先生,后师从张维良先生。

搭讪、提问,加群添加小编 微号信gqdjt5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