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老“双养”模式如何稳步推进――业內人土贵州论道

 cyhwjg521 2019-04-18

9月20至21日,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由贵州省残联主办、贵阳市林桧阳光家园承办的“2018心智障碍者家庭帮扶亲子活动暨省际智协‘养老+托养’模式研讨会”在贵州省长顺县举行。来自北京、广东、湖南、安徽、江苏、贵州等地的智协工作者和加拿大等地及民政部养老学院、中国残联评监委、有关监护制度,法学律师,融合教育等专家学者汇集一堂,交流探讨特殊群体家庭“双养模式”的开展、并就特殊家庭所关心的生活、就业、监护人委托、养老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未来特殊群体的养老模式、帮扶模式的发展方向。

据相关机构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心智障碍者的数量最少也有1200多万。广东省智协名誉主席张敏、中残联评监委监事黄一萍、鉴委委员韩万川及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委员、湖南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陈丽湘围绕着“残老托养”这个焦点问题,近几年一直与中国智协相关人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委员,法学律师、副教授王向前亦认为,无论是大规模托养还是社区性小规模托养照料,解决老残家庭的双养问题,都需要政府残工委出面,统筹协调各方面的政策,动员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勇敢地进行积极的试点和大胆的创新。只有这样积极地行动起来,才能尽快地在中国探索出成功的双养服务机制或不隔离、不切断亲情的老残家庭托养模式。

目前我国有残疾人超过8500万。残疾人家庭人口占比20%,超过3亿人。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刘利君表示,心智障碍者家庭养老需求实际上是集残疾人托养与养老于一体的服务需求,这对服务提供者和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民政部门和残联应加强合作,充分整合养老和残疾人托养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切实解决这些家庭托养、养老困难。双养服务应当是集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各类资源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特别是构建社区为依托的整合服务不仅符合我国的实情,也与国外经验不谋而合。国际上养老服务就经历了从单纯依赖机构照料向居家和社区服务回归的经验。加强社区综合服务网络是不必可少的。

对此,融合教育专家赵琦表示,无论托养还是双养,都要以服务消费者为中心。一般养老,已经有成形的体系和模式。 但是,对于残疾人托养或双养,如果能根据他们实际能力帮助他们在托养机构中实现一定程度的就业,那将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残疾人人生价值的重大创新。

在研讨会上,北京市扶老助残基金会播放的一段特殊家庭生活困境的视频,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共鸣。该基金会开展的“代理儿女”项目,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很多人觉得这个项目是一项开拓性的创举,能够帮助双老一残家庭解决特殊困难。据北京市扶老助残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兆荣介绍,该基金会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公募基金会,作为承接“代理儿女”项目的唯一一家具有“担保职能”的基金会,为北京市特殊家庭老年人,失独家庭、子女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定性行为能力的家庭、独居家庭、空巢家庭老年人提供入住养老机构及紧急看病就医时提供签字担保服务。该基金会通过与老人协商,确定委托代理的事宜,成为特殊家庭老人的“代理儿女”。以解决特殊家庭入住养老机构以及疾病救助,遗嘱信托等困难。

据悉,2015年由中国智协、广东智协联合发起了一次“特殊家庭养老加托养新模式”研讨会。3年来,全国各地智协、家长组织、民间社会组织都在积极推进、探索。鉴于此,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快乐憨豆”项目支持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省际间的交流研讨,希望更好的推动特殊家庭养老+托养的各种新模式,促进该项目尽快落地,以解心智障碍群体家庭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来自残联、法律、民间组织和残疾人家长以及十余个省市智协负责人、嘉宾100余人参加了“2018心智障碍者家庭帮扶亲子活动暨省际智协‘养老+托养’模式研讨会”并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