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朋友请我推荐一些说话沟通类的书籍: 后来在简书也有朋友提出请求: 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个话题值得一写。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不算是个爱说话的人,不会和谁都侃侃而谈,也不会往人多的地方凑,更多的时候喜欢独处。 我这样的人和那种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因为这两年持续写文章,又看了一些书,对这个问题多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看什么书可以帮助我们能说会道之前,我觉得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你是不是那种偏向于社交型的人。 以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一个观点:职场上的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比如销售、客服、市场运营等;一种是喜欢与事打交道的人,比如做科研、搞学术的等。 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我也细细分析过自己,明显是属于喜欢与事打道的类型,这也是我这几年为何没能写出十万加的爆款文的原因之一。 写作是个人的事情,闷头码字属于与事打交道,但如果要写出流量红文,却是在与素昧蒙面的无数个人打交道,必须迎合他们的品味,拿捏他们的情绪,写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内容。我自认为做不到,或者一开始就给自己设了限,不去写那样的文章。 再回到给自己定位这个话题上,找准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我一般是建议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去选择工作,扬长避短,没必要拿自己的短板硬要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凑。 当然可能也有人会倔强地认为,就要在自己弱的那方面加强,提高整体素质,以免像我那样,一开始就给自己设了限,可能在某一方面就不会有大的发展,这个也不能说不好,关键还是看个人的选择。 对于那种喜欢与事打交道的人,选择自己擅长的行业深耕,扎扎实实地用实力说话;平时与人打交道,礼貌真诚即可,安静地做个美男子(女子),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安静的人,会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反而让人不敢小觑。 对于那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看似左右逢源,但话越多其实是将自己暴露得更多,所谓言多必失,最后有可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工作就是与人沟通,那说话当然应该要有一定的策略,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啥说啥,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知识丰富。我觉得要想能说会道,不仅仅是要说话让人听起来舒服,更重要的是要有话说才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有不同的关注点,你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必须有非常丰富的知识不可。不一定要了解多么深刻,但要样样懂一点。不要光顾着自己说,可以在对方专业的地方,以请教的方式提出问题,给对方表达的机会,但是前提是你要提得出问题来。 2、细心观察。和一个不熟悉的人之间怎么展开话题?你要找到别人感兴趣的东西,这就少不了练就一身察颜观色的本领。你要从对方的穿着打扮、说话口音等一些细小的方面找到话题切入点。 3、找到共同点。《今日简史》上面提到过,很多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大家相信一个共同的故事。比如人们都相信成本不值一毛钱的百元大钞可以买到实物,是因为货币背后有国家机构的背书,大家都相信这个故事。与人打交道要想快速拉近距离,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两人之间的共同点。同是妈妈的两个女人可以快速展开话题;在外地遇到老乡也会很快就亲近起来...... 4、肢体语言。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有不同的意思,合适的肢体动作也会强化语言效果。这些可以一个人的时候对着镜子勤加练习。 5、姿态要好看。不管是普通的交流还是做业务卖产品,不管对方是普通朋友还是你的衣食父母,不卑不亢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要知道长久的合作关系是靠产品和服务维系的,癞皮狗在哪里都没有市场。 另外说话时少说“我”,多提“您”,必要的时候说“咱们”,这些小细节就属于话术了,也是要注意的地方。总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一下,什么样的说话方式会让人舒服。 都说情商高的人是春风,和他打交道的人如沐春风,这大概就是会说话的最高境界吧。 总之呢,会说话擅沟通也不仅仅是说话这么简单,什么事情都是“功夫在诗外”,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把话说到人心里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方的心理,建议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