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其实也是属于那种少年天才,他小小年纪时便以诗文名闻乡里,而且他本人也是唐朝众多诗人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诗人,他与李白都是那种还在世时,都是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且他的诗作还频频地入选日本的教科书,成为了日本人最喜爱的中国诗人,以至于后来很多的日本人,还专门为他树碑立传,这也足以说明白居易才华,那是不仅受到了中国人的欣赏,同时也被日本人所喜爱。 说起唐诗,那完全就是一部青年史,很多的诗人,还在很小的时候便是创作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那么白居易同样的在很小的时候,便展现出了他的天才,尤其是他在16岁时去到长安参加考试,写了一首应考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一种按科考规矩,并且凡限定的诗题,那么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以此作法和咏物诗相似,那么白居易也正是凭借此诗,最终一举成名,成为了一代大师。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相信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那都是不会陌生,而且这首诗,不仅写得很优美,同时还时常的也会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但是很多的课本,也只是节选了前面的四句,并没有选后面的四句,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往往比较熟悉前面的四句,并不是很熟悉后面的四句,其实这后面的四句,同样的很经典。 白居易也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很多诗作,往往可能只是几句,但是同样的意境优美,并且他的诗作,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那就是描写的很直白,人们一读便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不喜欢使用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虽然这样的一种描写,会觉得很平淡,但是读来却是同样的令人感动。 日本人也正是由于他的诗作直白,比较好理解,才会如此的喜爱白居易,那他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便是这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首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出了自己对于朋友之间的那一份深厚的友谊,这也正是此诗,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地方。 前面的四句,不仅描写的很抒情,应当说还充满了无限的哲理,那原上的草,虽然看似很普通,也很不起眼,可是草这种植物生命力最是旺盛,尽管它们只有一季,过了秋天之后,便是开始枯萎好像死去了,人们即使是用火去烧,那也是无法将其烧死,等到来年,雨水一来,在那春天里,地上的草便又要开始重新长出新芽来。 最后的四句,诗人则是笔锋一转,描写到了自己送别朋友时的那一份忧愁之感,这样的一种描写,从而也使得此诗,显得更为生动,也更加的感人,这也正是诗人最为高明的一个地方,表面看似在一些很普通的事物,但是诗人描写入情入理,这种高超的表现手法,真是更是赞叹不已。 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是他的应试之作,可是同样的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诗人那种细腻的描写,可谓是把这首诗给写绝了,让人读了之后,不仅能够感受到唐诗的优美,同时也能够从中学会更多的东西,明白更多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