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的年轻人问:“20岁的人了,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昵称Q94hg 2019-04-18

你觉得什么才是文化?

今天跟朋友闲聊,也不扯了一个什么话题,我随口说:“像我这种没有文化的人,理解不了人家那个档次……”朋友当时小讶异了一下,反问道:“你还没有文化?”

我也楞住了。

什么是文化?我想了想。是,过去的岁月里四书五经我都看过了,还接触了一些常人很少触碰的古籍,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没有文化。

文化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在我的印象中,可以在闲聊中出口成章的人,我觉得能称之为“看起来有文化的人”。

大家在聊天,结合语境,正在聊什么事。突然引用一些典故,还非常应景,我觉得这非常提档次。

比如,节选一些《增广贤文》的句子: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说起来“文化人”三个字并不是谁都敢当的。我不太关注明星,但是我觉得高晓松在大家的印象中应该算是文化人吧。

而你所指的“没有文化”,我觉得应该不是指这些。你是在说20岁,没好好上过学就进入社会了,所以觉得自己“没有文化”。

我告诉你,并不是。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学校里学的是什么?语数外,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这是初高中的课程。

在这些课程里,只有语文和历史可以配得上“文化”二字。

其他叫做“知识”,不叫文化。

英语单列出来,叫做“语言”。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你可以说你没有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但这并不代表你没有“文化”。实际上名牌大学出来的研究生,就能说他有“文化”了吗?No.

如果这个人他是学原子弹维修与研发的,他有无以伦比的专业知识,你能说他有“文化”吗?这是一个概念性问题,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但如果评价:“这是一个文化人儿。”这种评价能够给到他身上吗?不能。但是你可以评价他:“这是一个科研人员。”或者说:“这是一个科学家。”真的了不起,非常值得人敬佩。但他是文化人吗?不是。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到了大学之后,大家学的专业都会细化,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对应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已经不像中学那样,大伙学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所以不同专业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也不会懂得彼此的专业知识。而大家所学习的专业知识,通常都是跟工作相关的,非常有针对性。

比如学土建的就学怎么盖楼,学设计的就学怎么画图纸,学水利的怎么样,学化工的怎么样,学食品加工的怎么样,学印刷的怎么样。大家都是不互通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彼此聊“学习的内容”能聊的通的。

如果你觉得跟人的交流中,“文化”水平不如别人。我跟你讲,不存在的。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而可以带给你这种“感受”的,就只是大家上小学、初中、高中时语文老师强迫背的那几篇课文而已,很有限,非常非常有限。

比如: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个我相信你肯定也学过,这是小学的课文。

  • 比如《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比如《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比如朱自清《背影》: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比如《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怎么样,这最后的《论语十则》,是不是唬得你一愣一愣的?

为什么?因为《论语》才是真正的“文化”领域。而我们上学的时候,也只学过这么一点。如果你能把论语里的句子背下来,平时活学活用,套用到生活聊天当中,你就也会变成大家眼中的“文化人儿”。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所以不要妄自菲薄。没有学历不代表没有文化,有学历也不代表有文化。

看不进书很正常,为什么学习不进去?因为学校的教材毫无趣味性啊!看不进去是正常的啊。不知道你看网文不?番茄的《盘龙》,萧鼎的《诛仙》,金庸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不列举了。学校的教材只是“书的种类里”很少的一部分。

书是什么?就是把东西记录下来,其实跟人说话是一样的。学生为什么学不好,是因为老师教的不好,教材本身就没意思。老师水平不高,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不好,再正常不过了。再加上家长逼你读书,对“书”对“学”这两个字产生反感那是太太合理的事情了。

但是你要知道,“书”本身不是错,错的是书的“内容”。就好像你看了一部很无聊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样,但并不是所有的电视电影都无聊。我们上学的教材就好像什么呢?就比如现在你搜视频“PS全套教程”,这种东西,大部分就很无聊(当然也有极少数做得让人爱看的),这些是功能性的视频,是教会了你让你赚钱的,是为了挣钱咱求着人家跟着看跟着学的,而不是漫威的《复仇者联盟4》,就是商业片就是取悦观众就是挣钱的。取悦你,肯定是变着法的让你喜欢,而教材不是。

所以看书这个事,最重要的是兴趣。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你也一样。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比如有的人喜欢探索宇宙奥秘,有的人喜欢研究心理学,有的人喜欢哲学。好比你说:“我什么都不喜欢,我就喜欢打游戏。”OK!没有问题!我这么跟你说,我打英雄联盟9年,一边玩一边记录每个英雄都可以有什么样的套路,不知不觉的我写了12万字的攻略。我把这些文字复制粘贴一下,发表到英雄联盟官方网站,这就产生了价值。你喜欢的东西,也一定有其他人喜欢。你把你的心得记录下来,这就是知识。任何知识印在纸上,成套的出来,这就是书。

每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生活的感悟。比如你说:“我连打游戏都不喜欢,我就喜欢睡觉,我就喜欢什么也不干。”OK!没有问题!现在流行vlog,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肯定有人就喜欢睡觉,肯定大把的人喜欢什么也不干。你把你的心得分享出来:怎么睡觉舒服,什么时候睡觉舒服,什么姿势睡觉舒服,什么也不干的时候放空是什么样的状态。一定会有人喜欢看。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没有在学校中读书的年轻人们总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没有文化,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而事实是,学校教的知识其实对你的生活未必有多大的帮助。

“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其实都是在教你以后出来给别人打工用的,给别人干活用的。而真正在社会上如鱼得水的人,都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一会儿一个点子一会儿一个点子。而头脑灵活这件事,跟上学不上学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往往聪明的孩子,由于思维活跃,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因为他们的头脑能同时处理更多更大量的信息。也许老师讲课的进度太慢,或者课堂过于沉闷,导致多数思维敏捷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很好。在十个聪明的孩子里面,能有七个成绩不好,而剩下三个成绩好的,一般就都被名牌大学录取了。毕竟聪明又能努力的孩子,那可是上天给予的馈赠,天选之人。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沮丧的,越是有一技之长的人,越容易有饭碗,而他就会靠着这个技能吃饭。而一无所有、仅仅拥有聪明才智的人,他没有一技之长,被迫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才能白手起家,成就大功业。

秦始皇厉害吧,一统天下。齐楚燕赵韩卫六国合力抗秦。其中鬼谷子的徒弟苏秦,仅凭一人一口,合纵连横,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当时名声显赫,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苏秦就说了这样一句留传千古的话:

但使吾有洛阳二顷良田,安能佩六国相印焉?

如果我能在洛阳有二顷田地的话,我又怎么会成为六个国家的宰相呢?

有个年轻人问:“20岁的人,又没什么文化,该怎么办?”

所以你的劣势,有可能反而成为你的优势。

加油吧少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