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泉港好,大家会更好!吉祥泉港,故乡峰尾,这里有海、有古城、还有亲人。《海城峰尾》公众号特推出“故乡峰尾”专题,带您共同感悟故乡,让故乡永远珍藏在心中,不再遥远!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泉港好,大家会更好!吉祥泉港,故乡峰尾,这里有海、有古城、还有亲人。《海城峰尾》公众号特推出“故乡峰尾”专题,带您共同感悟故乡,让故乡永远珍藏在心中,不再遥远! 圭峰塔下,我的故乡。 在我心里,塔是故乡的象征。它是我漂泊里永远屹立的丰碑,是我归依的凭望。 “作东南巨镇,起海国文明。” 从记事起,关于圭峰塔的美丽传说就已经在代代相传。千百年来,它始终雄伫湄洲湾南岸、峰尾半岛东南海滨,见证着峰尾世代男耕女织、渔捞航运、生活繁衍、自强不息,终迎来繁荣昌盛的今天。 每个人心中的故乡都是最美的,因为它是悠然自得的生命摇篮,生命在那里长大、记事和成熟。 而我故乡,就在这圭峰塔下。这里离海就一步之遥,海与岸的连接点,是我的先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 这里的村庄,因海而生,依海而存。一座塔、一片海、一个小渔村,就着亘古不变的日月替换、潮起潮落,以及永不停歇的海风,成了所有的风景和生活。 碧波粼粼映白帆,渔歌海鸥伴行船。 在我的印象中,这些诗意的画面在故乡随处可见。 这里民风纯朴,人们热情好客。数百年来,他们以“耕海”为生,大海,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粮仓”。 多年以来,故乡就像是我生命里的一条船,每次我起程扬帆,故乡的塔都在那里静静伫立,细数我的归航。 塔在故乡在。 悠悠乡愁,塔在召唤。 木棉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乡愁就有多悠远。也许我们可以走得很远,但却永远走不出故乡的牵绊,更走不出圭峰塔的视线。 作为峰尾海国文明、海洋文化和渔航文化的象征,圭峰塔承载着峰尾人太多的思想情感,它不仅是一种乡愁的寄托,更是故乡百年悠悠岁月的见证。 它陪伴了数代人的成长,自身也经历了一次次考验,最终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它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明思宗崇祯三年(1603年)倒塌,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随着故乡的发展变迁,迎来一次次蜕变。 告别“小上海”的辉煌过去,如今的峰尾正以勇立潮头的姿态走向未来,春风浩荡,一路高歌。而巍然耸立的圭峰塔也一直以它独特的精神内涵激励着半岛人民以“勤劳俭朴、睦邻敦友、崇文敬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去拼搏,去奋斗! 观澜听潮,登高望远,极目海天,风光无限。焕发新貌的圭峰塔与故乡的发展交相辉映,成了古城边上最亮丽的风景。 一座古塔因故乡的发展而涅槃重生,焕发神韵。一个古城也因留住历史文脉而气定神闲、风生水起。 步入新时代,圭峰塔这边风景独好。 圭峰化人,塔见真情。 一方水土,十里乡愁。 在游子的心中,家乡的一艘古船、一口老井、一座古塔,都是乡愁的载体。 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在心里头。 家乡好,我们才会更好。 小城大爱,善行峰尾。峰尾镇公益事业促进会的成立和2500万的首批善款,无不见证着圭峰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这一次,乡愁有了更清晰的寄托。为了家乡更好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圭峰人们心系桑梓,将反哺化成“最大的乡愁”。 正所谓:峰尾半岛春风化善雨惠泽乡亲,圭峰城内文脉永传承启迪世人。 家乡是根,也是福地之源。 圭峰塔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航标灯,让我们踏着它的光芒,承载着它的精神,携手同行,共享它赋予我们的幸福和荣光。 峰尾,地处东南沿海,湄洲湾南岸,有着“小上海”美誉的辉煌过去,是未来泉港的城市中心。这里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是闽南著名的渔乡、侨乡和文化古乡,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这里山海环绕风光秀丽,有着浩若繁星的文化古迹;这里甲第多登文风蔚然,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有英才辈出的可畏后生;这里还有璀璨夺目的戏曲艺术;有名闻遐迩的建筑瑰宝。这里的人们世代以船为家,以渔为业,以海为田,走南闯北,积淀了厚实丰赡的渔航文化;这里的人们战天驯海,营造了亮丽多彩的海国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