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制作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 1.课程主要负责人根据教学大纲和混合式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2.以知识点组织基础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内容为3-15分钟。 3.以周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提出进阶式学习要求,每门课程按照8-15个教学周设计。 4.根据课程需要和教学团队具体情况选择课程模式。 5.课程编导与课程教师确定课程章节和知识点,收集材料如:PPT、视频、文档、老师资料以及一些辅助课程的拓展资料。 6.课程编导与课程教师 确定拍摄章节和知识点,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策划制作效果,选择场地、服装搭配,协调拍摄注意事项等问题。 7.全知识慕课要求全部课程视频不少于课程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二,部分知识慕课根据教学要求设计。 二、课程视频录制类型 根据我校慕课建设的基本条件,参考国内外高校慕课录制的形式,将慕课视频分为三种类型。 (一)A类课程 1.主要采用内录形式(录屏),适用于理、工、医科等学科PPT演示较多的课程。 2.使用手绘板配合相应屏幕录制软件录制课程PPT内容,同步采集音频信号。 3.使用适当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制的视频从头至尾全部进行编辑,进行基于知识点的分段切割,去除口误以及与课程无关的多余段落、空隙等。 4.根据课程需要适当插入授课教师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添加特技效果。 5.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二)B类课程 1.录制地点在演播室、教室、办公室、礼堂以及外景地等现场直录,以及利用触摸屏等媒体直录的课程。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适用于理、工、医、文、史、哲等大多数学科的课程。 2.前期摄制要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程全部内容要求。 3.声音录制要求采用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授课的录音质量。 4.后期编辑合成,根据课程内容插入适当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使课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5.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三)C类课程 1.以演播室虚拟录制(抠像)为主,适用于课程内容活跃、画面表现力较强的课程,制作要求较高。 2.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采用多机位单色背景录制教师授课。 3.利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数码影像、图片等虚拟背景进行抠像。 4.声音录制要求采用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授课的录音质量。 5.经过剪辑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四)课程介绍短片 要求:不超过2分钟的课程介绍,要求能够较充分的反映课程的主要内容概况,集、形、声、色、动态于一体,生动直观、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富有新意。 (五)课程LOGO 要求长度10~15秒钟,能够体现课程特色,形式新颖,具有吉林大学元素以及适当的音乐。 (六)动画制作 (1)二维动画(Flash、After Effects等) (2)三维动画(3d Studio Max、Maya等) (七)SRT外挂字幕 根据课程录音记录文档,制作外挂字幕,要求声画同步。 三、技术要求 (一)录制要求 1.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2.摄录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1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四、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 (一)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 10: profi1e=main, 1evel=3.0)格式编码,封装格式使用MP4。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0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3.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设定为720×576;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设定为1280×720;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720×576,选定4:3;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选定16:9; (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用。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二)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 3)格式编码。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五、版权说明 1.成片版权归属吉林大学。 2.注意成片中所有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的版权问题,规避版权风险。 3.对授课案例中的当事人肖像权、隐私等采取适当技术手段处理。 4.所有资料尽量提供出处并在片尾鸣谢。 六、课程上传 1. 根据课程形式选择课程封面首页风格制作。 2.上传课程视频。 3.文字内容填充,页面修饰。 4.添加课程章节试题、作业等。 |
|
来自: 高低风铃4a7p6u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