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唐初一位著名的青年文学家,传说他自幼聪明,七岁能文,十四岁就当了官。由于年轻有才,相当自傲,因而屡遭贬斥。在沛王府当“编修”时,因为一篇游戏文章,被逐出王府;当“虢州参军”时,因为同僚所嫉,获罪免官。他的父亲原任“雍州司功参军”,因为受他的牵连,也被贬到遥远的交趾(在今越南境内)去,降职当一名县官。后来王勃到交趾去看望父亲,渡海时不幸溺死,死时还不到三十岁。 王勃的代表作品《滕王阁序》,据说就是他到交趾去,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时写的。 这滕王阁是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的儿子)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落成之日,李元婴受封为滕王,这所阁就名为滕王阁。后来,阎伯屿接任重修了滕王阁,并于九月初九重阳节,在阁中大摆筵席,宴请当时江西的学者名士百余人,说是要为滕王阁做一篇赋,刻石为碑。 不过,据《江西通志》和《唐摭言》等记载,其实这并不是阎伯屿当初宴会的目的。阎伯屿以宴会征文为名,实际是想在学者名士面前炫耀一下他女婿的文才。原来他的女婿吴子章很能写文章,而且事先已经费了很大功夫,写下了一篇关于滕王阁的文章了。参加宴会的人也都心中明白,只有王勃刚到洪州,匆匆应邀,不知内情。而王勃又是从来不懂得谦让的。当主人宣布征文的假意之后,人人推辞,只有王勃毫不客气,当众挥毫,写了起来。 阎伯屿非常生气,但又不好发作,只好忍在肚里。王勃一句一句地写,旁边的人一句一句地念,在座的人听了,果然是好文章,个个赞不绝口。阎伯屿对于这个冒失的年轻人,终于也不得不表示佩服。 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中,有几句是描述宾客众多,和彼此不期而遇的盛况的,例如“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萍水相逢”等等,后来都成了成语。 “高朋”、“胜友”是形容高雅出俗的朋友,类似“嘉宾”、“贵客”的意思。“满座”、“如云”形容相聚的朋友很多。本来并不相识,偶然相会,就叫“萍水相逢”,好像浮萍随水漂流,不期而遇。 本文为原创首发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