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财之道 明借实骗

 黄泽强 2019-04-18

人生有许多的误导,我们只有绕过误导,才能明了真相。--黄一鸿

草船借箭之草船“骗”箭一)

《草船借箭》说的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用草船向敌人---曹操借箭的故事,一切围绕着字来展开情节,充分的表现了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任,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堪称天神的本领。

始料未及二)

正当王老师正在兴致勃勃的对着一群小学生讲述着《草船借箭》,小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就在这时,小明明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上字用的不恰当。

同学们的眼睛齐刷刷的一下转向了小明明。

王老师突然一愣,长期已形成了思维定式的大脑还未及时翻转过来。

为什么不恰当?说说你的看法?”

王老师当即停下来表情严肃地问。

小明明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是在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用后再归还。可是课文中的箭既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没有归还,这不是借箭,而是骗箭

出头鸟三)

小明明的话音未落,课堂上便开始骚动了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发表意见。

试图将小明明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出头鸟打下来!

对小明明这突如其来的见解,王老师是始料未及的。

但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王老师决定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讨论。

军军:我觉得用“是可以的。因为箭是曹操下令放的,而且草船借箭后,诸葛亮吩咐众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不是箭收到了表示感谢吗?

王老师:嗯,有道理,是这样的吗?

娟娟: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不是真感谢,而是嘲讽。意思是说:曹操,你上当了,白白送了10万支箭。

王老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文中为什么用“而不用呢?

冬冬:我认为用“的意思深,因为诸葛亮得到这10万支箭不是不还,而是要交到战时才如数归还,是有借有还

强强:我认为在战争中不存在“的问题,不是说兵不厌诈吗?用计谋打胜仗是应该的。

各有各的道理,但从草船,借助草人等以假乱真,以虚盖实,却有欺骗之实,骗了也就骗了。

现实中骗子过街,人人喊打,嗤之以鼻,吐之唾沫,而同样的是骗,草船借箭却被奉为美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借”与“骗”一字之差,却相差千里。

若说成“草船骗箭”,必有损诸葛亮之料事如神般的的形象,又怎能被群茫们广为歌颂传唱。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有时仅仅一字之差,却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使然。

现实中有多少人借钱,又有多少人还钱,不还钱者是“借”还是“骗”?

命也,时也,运也;一切还在于自己也。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