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上海 || 淮海东路的昨天和今天

 非亲似亲fhf 2019-04-19


淮海东路

淮海东路,东起人民路、浙江南路,西至西藏南路,长373米。1906年筑,因宁波人办的四明公所(俗称宁波会馆)设此,初名故为宁波路。1943年改名东泰山路。1945年以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命名林森东路。1950年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改今名。淮海东路的南北,2000年前分别由南市、黄浦两区管辖。


东起人民路、浙江南路


淮海东路的昨天


淮海东路的长度和繁华程度都远远不及淮海中路,但是道路开辟早于后者。


上海老地图


1884年时,西藏南路是条叫“周泾”的河浜,三座带“八仙”的桥、淮海东路(宁波路还没有修筑)、四明公所周围还是一片“义塚”。


《天地图》里的林森东路


《百业指南》里的林森东路


延泽医院处方。宁波路2号,这是淮海东路门牌号起点。


周泾,现在是西藏南路。曾经是黄浦区/南市区与卢湾区的分界。


老照片:光明中学、青年会、大世界清晰可见


淮海东路北面至今还留有还存有一些旧民居,拆除的主要历史旧址主要有四明公所、逍遥浴室以及同仁辅元堂等。



同仁辅元堂


淮海东路6-8号永寿路右侧,上海慈善团同仁辅元堂和同仁辅元分堂验尸所遗址。



清嘉庆五年(1800年)上海知县汤焘及邑绅朱文煜、徐思德等人集资购地在城北设义冢。嘉庆九年发动商界捐款,购城内乔家栅房屋建立当时上海最大的善堂,名同仁堂,主要行赡老、恤寡、施衣、施棺、掩埋等善举,并设有义校。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邑人梅益奎等人募款设立赊棺栈,还开展施药等活动。道光二十六年购同仁堂旁陆氏旧宅为常设机构。咸丰五年(1855年),同仁堂与赊棺栈合并,称同仁辅元堂,扩大慈善范围,增设验尸、收买淫书、清除垃圾、水上救生、安装路灯、修路筑桥等内容。民国初,根据上海县议会决议,同仁辅元堂与其他慈善机构联合组成上海慈善团,同仁辅元堂为上海慈善团总机关驻地。辅元堂的分堂很多,这里是其中之一。淮海东路西藏南路西南,也有辅元堂的房子。


顾顺章叛变


淮海东路辅元堂和验尸所,出名的是1931年顾顺章家属腐臭的尸体在此验尸。另一个出名的是,1933年10月16日钱绍丰报杀父之仇,杀害何尊甫事件,何尊甫尸体存此。


同仁辅元堂在药局弄95号的遗址,百年广玉兰是保护树木



四明公所


淮海东路45-69号四明公所。



四明公所旧影


四明公所又称宁波会馆。1803年正式建成并成立宁波同乡会。它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中建砖木结构的硬山顶房屋20间作寄柩用、余后作义冢之地。以后又建歇山顶正殿五楹及硬山顶廊庑多间,供奉关帝等用。四明公所开展的慈善事业有:为同乡死者设置义冢,建筑丙舍停放棺柩、施棺和运棺。


1874年法租界公董局以筑路为由,强迫公所迁让冢地。竟开枪肇事,7人被杀害,遭宁波同乡合力抵抗。事后,法领事告示安众:明确四明公所房屋山地永归宁波同乡会经营。法领事并勒石为记。1898年7月,法公董局又挑起事端,迫令公所迁移。宁波同乡群起反抗,法水兵竟又向群众开枪,惨杀17人。事后,宁波同乡掀起大规模罢市罢工斗争,得到上海各界响应与支持。法国领事白藻泰,迫于上海人民的反帝怒潮,不得不又放弃侵占四明公所的计划。


四明公所原大门是淮海东路45号,1999年公所被拆除,仅留下门楼,且平移了23米,现位于人民路852号。


四明公所遗址



如今,从淮海东路浙江南路西望,右侧淮海东路、左侧人民路,中间是四明公所遗址。



逍遥池


浙江南路180号逍遥浴室,人称“逍遥池”。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


逍遥池旧影


逍遥池是大亨黄金荣的最爱。毎天午后,他都会去“逍遥池”洗澡,并且从不洗盆浴,喜欢象常人一样在大浴池内泡澡。当时一般的上海人说“见过黄金荣”并不稀奇。黄金荣每天去逍遥池洗澡时,总有一些乞丐在浴池门口候着,黄金荣会嘱人向每个乞丐发一块银元。


传说当初杜月笙要拉他一同去香港,黄金荣就说“香港有混堂否?能否容我这八十多岁的人每天去淴趟浴?”说得杜月笙无言以对。


逍遥池旧址现为绿地


医院和诊所


短短的淮海东路,特别是北侧,旧时最多的居然是医院和诊所:除了2号延津医院外,还有32号民德医院、42号医师、56号崇济诊所、58—60号上海妇儿产科医院、64号父子医院、66号春在医院。周围还有人民路的保产医院、西藏南路口的仁和医院等。最出名的当属光明中学北面的伯特利保产医院。


其中上海妇儿产科医院,1929年5月顾宪曾创办。1956年改公后并入邑庙区产院。1962年9月与慈安产科医院一起并入第一产院,改名南市区产院,1972年迁云南芒市。


上海慈善团遗址


上海慈善团,民国元年10月16日,为解决各善堂、善团经费盈绌不等问题,经上海市政厅议合,各善团善堂统一办理慈善事项,组成上海市政厅慈善团以同仁辅元堂为总事务所,将各团堂所办善举事宜移入同仁辅元堂合办,各团堂推代表一人驻总事务所办公。加入“上海市政厅慈善团”的有同仁辅元堂、清节堂(民国18年后改为妇女教养所)、育婴堂、新普育堂、贫民习艺所、同仁辅元堂分堂、施粥厂、救生局等。民国3年,上海市政厅撤销,该团改称上海慈善团。民国18年,上海慈善团又接收同仁保安堂、沪北凄流公所、淞沪教养院。原各团堂的财产及一切收入归上海慈善团,各项支出由上海慈善团统一划拨。


淮海东路的今天



淮海东路4弄云南小区,旧式里弄。建于1914年。砖木二层结构。有住宅18幢,建筑面积3572平方米。




淮海东路永寿路西望,淮海东路永寿路到云南南路间,北面留存了旧住宅。住宅与永寿路176弄立贤里毗邻。从门头看,不是其街面房。建造年代可能都是上世纪30年代。




淮海东路的永寿路到广西南路间住宅。



淮海东路广西南路东望:四明公所(右侧)拆除后多年后,还是简易建筑。



淮海东路广西南路西望:新旧两种建筑混合区。



淮海东路的广西南路到云南南路间北侧,旧建筑得以留存。




这里门店较多的曾经是寿器行业。也许是这个原因,在附近的淮海中路16弄2号成为上海市寿器寿衣同业公会。



云南南路淮海东路北望:云南路美食街,有许多饭店、饭馆。也有不少旧建筑得以保留。在新旧混合的建筑中,您能分得清吗?




淮海东路云南南路西望:左侧是几家栈房和同仁辅元堂遗址。右侧依次为64号父子医院、66号春在医院、淮海东路68号上海慈善团遗址和70号光明中学。



光明中学


淮海东路70号光明中学大门


光明中学西藏南路围墙


始建于1886年,校址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63号),最初叫“法文书馆”。1911年改名为“中法学堂”,由于校舍不敷使用等原因,1923年,在现址兴建教学楼,这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大楼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25平方米,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山”字形内廊式平面布局。建筑外墙为清水黄砖墙,白石灰勾缝。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分层装饰白色腰线,庄重简洁。女儿墙有一行花饰,建筑为新艺术派与罗马风格混合的折衷主义式。1946年改名为“中法中学”。学校设施中最具特色的是在总务室的法国母钟控制每一教室的子钟,在当时堪称一绝。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光明中学”。创建于1886年始名“文书馆”,由法国人创办。1911年改为“中法学堂”学校实行法国学制,1946年更名为“中法中学”。解放后,1951年正式命名为“上海市光明中学”。


1923年光明中学大楼竣工盛况


光明中学老大楼近影



对于老上海来说,西藏南路曾在这里的街心岛和公共厕所,鲜得来的弄堂口初址,一定记忆犹新。但那一切已随风而去。


信息主要来源:华南135的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