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家汪志明艺术作品赏析

 白河之声 2019-04-19


汪志明,字儒人,号大名,汪仁居士。湖北大冶人。职业书画家,自幼学习,四十年临池不辍,以古为师,楷以颜入手,行宗二王,草追怀素,张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并获奖。2008年被评为中国人文奥运书画双杰称号,2013年应邀参加人民大会堂全国书画名家笔会。现为文化部民族艺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世界华人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朝文化交流中心书画院院士,北京国墨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方增先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石市美协会员。


自幼随父学书,从颜,柳,楷书入门,行书追摹二王,四十余年遍临古帖,五体皆能,犹擅行草,1984年毕业后从事戏剧演员,后入湖北书法名家黄开稼门下,曾受教于徐本一,张德琳,以及孙晓云等名家指点,91年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结业,长年从事于书画事业,多年来作品入展全国,省及地市展览并获奖30余次,作品形成以古出新,法度严谨,潇酒遒劲,神韵飘逸散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并受到社会各界及收藏家的青昧。


汪志明书法重在法则,但又贵在 植根传统经典、在面向当代艺术思潮,努力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自古以来就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作品个性化语言的强弱与否,是衡量其艺术价值的主要尺度。长期职守于二王书风的核心领地,自觉地把现代意识融化积淀于艺术实践,并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递进链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内心的思索和混元质朴的意态,共同构成了艺术实践的基本存在形式,而崇高的风格和博大的气象在他的作品中便也有了立足之处。在于书,所谓书,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模仿前贤或大家的书作,必须在笔端体现作者的创造精神。当然,前期对名作的临摹是必须的基础,但是,在这基础上,必须有认知、有汲取、有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书风。


汪志明其行草书个性化风格尤为明显,其书字的浓墨枯湿,整体的笔势布局都控制的极好,从书作形质来看,书写时必然是一气呵成的,这些细节的精密考虑想必创作前已成竹在胸,笔端倾洒而下的不仅是多年临池的心血,还有个人对书法艺术的潜心实践,同时也有平时的学术修养。从书风来看,正在力求把传统的书法艺术赋予时代的笔墨语言,其书雄浑磅礴,气贯长虹,体验着一种奋进和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也更契合当下对中国梦的追求!


汪志明书法作品线条饱满沉稳,使转自如,老辣苍健,富有较强的立体效果。结体多变,雄强奇伟,气贯神通。少数字扁而敦厚,有的字大而豪放,无颠狂霸气。有的字小而安祥,势柔而不亏。有的形动神跃,刚劲而热烈。有的体稳神温,静谧而酣畅。称得上体态万千,美不胜收。章法天成,妙趣横生。在字句的组合上,每字独立,少有连属,密处济之以疏,疏处济之以实,节奏富有变化,于凝重中洋溢流美风采,观之使人赏心悦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