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国内第一批被年轻人热捧的浪漫之都——厦门, 你有太多爱上它的理由。 它四季如春的街道, 它风情万种的鼓浪屿, 还有它小路尽头那一间间独具特色的店铺。 在距厦门大学不远, 一堆文艺小店与特色民俗扎堆的环岛路上, 有一栋三层高的白色建筑格外显眼, 它曾被本地媒体争相报道, 还被赞为“厦门最美民宿” 开店不久便红遍网络, 甚至有游客打着“飞的”也要来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这栋充满着摩洛哥风情的民宿主人是一对厦门本土的年轻夫妇, 男的叫恺哥,女的叫夏玲, 一个学渣,一个学霸, 两人虽为初中同学, 但毕业十年来却毫无交集, 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 让彼此意外地互生情愫, 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后,两人的生活虽没有大富大贵, 却每日沉溺在幸福之中。 为提高生活质量, 他们还曾盘下市场的销售摊位, 作为彼此的第二经济来源。 与此同时,夏玲发现丈夫恺哥一直有个特别清奇的爱好。 “他喜欢一切与建筑有关的事物, 厦门有很多骑楼, 有时我们俩人走在路上, 恺哥会突然停下来, 仔细研究房子的构造, 也总是对水泥、砖头、砂石、钢筋、木料等 这些建筑材料格外上心, 一站就是大半天。 就好像能在里面感受出温度来似的。 就连我们平时的约会也都成了陪着恺哥看世界的考察之旅。” 为实现丈夫对家装设计小小的“野心”, 夏玲把市场的摊位转掉, 在厦门租下几套毛坯房, 由恺哥亲自动手整装改造, 夏玲帮着丈夫打下手, 弄好后,他们再将其转租出去, 一来二去,几套设计做下来, 两人有了经验,也由此生出了更大的野心。 之后,他们几乎跑遍了厦门每一条适合用来做民宿的街道, 几经辗转,终于在城中村之一的西边社找了一栋理想的圆梦之所。 “老楼的房屋结构多不科学,空间大小也参差不齐。 我们没学过设计,不会拟图纸,更画不来施工图, 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每天守在工地, 与施工队口头交流, 把每一个想要的细节一字一句讲给工人们听。 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个月。” 作为一年中任何时间都处在旅游旺季的厦门, 他们的民宿,从开业至今, 闻讯前来的客人可以说络绎不绝。 在每一个空间都要实现利用最大化的旅游区, 恺哥却反其道而行, 连前台都做的宽敞明亮。 恺哥说:“我们的民宿,从设计之初, 就遵循着“宽、大两个理念。 一定要隔出足够的空间让客人觉得舒服。” 从楼梯的走向,光影投射的角度, 到摆放桌椅的小细节他们都做得细致入微, 不断试错,不断解决。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民宿的墙壁 勾绘成一幅幅独具摩洛哥风情的壁画, 让客人足不出户, 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享受无限的异域风情。 正如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夏玲总说,自己不懂设计, 每天顶多在空闲时,翻一翻家居杂志, 但成功的背后,却是他们无数次的尝试与探索。 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一定要用有限的生命长度, 来扩展无限的价值宽度。既然热爱,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实现它。” 现在恺哥依旧会每天专注在民宿的运营与喜爱的建筑上, 对于新奇的事物他永远充满着好奇心。 夏玲则继续摆弄着庭院中的花花草草, 精心照料着民宿中的一切小细节。 这座他们用爱建造出来的梦想花园, 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们生命的美好, 与生活的一切小确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