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老、吴老看姚、孔山水写生展览

 zpin 2019-04-19

(六三年)二月廿六日  潘老、吴老(国画系主任吴茀之先生)看姚、孔山水写生展览

潘老:树直、山直、皴直、房子也直,就显得呆板。这是太写实的缘故。古人画树总是穿插起来的。    古代有的皴为雨点也是直的,在古代说来,是好的,到现在就不一定。

我画山水是很粗鲁的,飘游的,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用过好好基础,所以笔粗,只有一层。山水,层次越多越困难。但也有说极简的困难。初学的要一层一层的搞。基础不稳,容易失败。

宾虹先生基础很足,六十岁以前一直打基础。我个人的批评,是三百年来无人比的,四王没有像他这样变化,而超出规则。

年轻时要多打点基础。以后再变,再化。

这次都是写生。过去画家是先临画,后创作。这有一个毛病:后来创作往往东搬西移。山水,起初的时候,无稿可临,也只有写生。写生中得到经验,觉得直写自然不够,加上艺术处理才够。处理从哪里找?到老画家地方去找。

古人可作为技巧锤炼,经验接受。东搬西移的创作没有道理。

你们传统技法有一些了,写生也有些办法了。但写生不好,容易接近自然,而艺术处理不如古人更多些。这也有困难:不像,人家看了又不对。黄宾虹先生也写生,如栖霞岭、西泠桥,但我看了不像。他只是取印象而已,就是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意思。一张画不是一个地方画下来的,是肚子里的几个奇峰凑拢来的。    古人讲画画得好,那一个地方也是马马虎虎了。一张画的艺术性高达到了,那个地方不管。这也确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思想性,内容,不管的,有,也不明豁。    这种方法是否妥当,可以考虑的。我的意见,像还是要像一点的。但几个地方要注意:最具以代表西湖面貌的保俶塔,给人看了可以看出是保俶塔,但又不要太像。要有艺术趣味。中国画山水取境,高视线多一些,但居高临下有限度的。再高也不好画。最好45°,或再少一点,这与中国的老情味会相合。搞不好,当心容易水彩画一样。  但平视线也画的,要当心不像水彩画。

黄宾虹《栖霞岭晓望》 纵26.2厘米 横48.4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西泠小景》 纵67厘米 横34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层次多好,但单纯也好。用功夫的时代,复杂的要弄得多。

布局都是大水的多。因为跑的地方是大山小水。中国画最困难的是白难处理。云雾用得多,也是黑白的处理。但处理了云,天涂一点颜色,这种处理也是好的。但调子总不如空白的高,画潭,用绿色,实际潭是绿色的,但格调容易不高,这张画水不画,很明豁,很阔大,格调高。    中国画之原理格调问题,气韵问题(气韵有的在笔,有的在墨),你们提高一步,就要搞格调,气韵问题。中国画的格调是什么?

全体的画,老技法,老办法都有,小的变化也有,大的变化少了一点。大变化困难一点。王石谷大体这一套,大同小异。作风、面貌差不多,这四王、八大比较少。但石涛,一张与一张往往很不同。大不同不多的原因,是接受基础面欠多,所以以后要注意接受不同面多一点。多弄些古人不同的派系。再去翻一番筋斗,再出去写生,可能变化多了。    过去画家往往只画一家,别的不弄了。宾虹先生全面的弄,董其昌搞南宗,马、夏一路是拒绝的。但董其昌南宗这条线搞得上的。任伯年画人物,陈老莲的东西都搞得不够透彻。但老莲他还是搞的。否则“群仙祝寿图”这些背景他是没有办法弄起来的。花卉他只搞到赵撝书、朱梦庐、张子祥,只是他天分高,功夫用。    我希望你们再搞上去一些:石涛、石谿、元四家、董巨,去翻五年、十年。这样,过五年、十年。这些东西你们又都不要看了。


石涛《黄山游踪之五》 纵33.5厘米  23.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局部

现在搞山水的人不多,也不大好。你们要向好的去比——明末、清初的,如石涛、石谿,标准要翻上一层,元四家本领很高,宋代许多人也是很好的作品。

现在的社会,文艺一定会大发展的。靠取巧,以后是站不住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吴老:所有的画,没有“画谱”气。是从写生中来,源中来,不是古人一样的换汤不换药。    但总感到不轻松,不开朗。不是“咫尺千里”。黄宾虹的山水虽是满纸很黑,但不感到不开朗。毛病在什么地方——太实、空不起来,虚不够。你们空的只是云雾、山脚、水,但山中不敢空,不敢“视而不见”,所以局面挤了。做功夫从实处做,慢慢的虚,多用一些功夫——偷懒。石涛有时只画一只窗,几个人,周围什么都不画,虚中有实。全盘托出就不够耐人寻味。含蓄才有诗意。四句诗,可以写成一篇很长的文章。还有渲染太多一些。一般说,渲染,容易有气氛,有气韵。但也不一定。沈石田的画有时只看到轮廓,而且笔很重,但看去很有气韵,染得多,调子容易低。一是一,二是二。黑白分明。像潘先生提出得那一张调子高。黄宾虹先生也渲染,但不同。(潘老插曰:大刀阔斧),渲染不好,变为乌烟瘴气。笔力好了,何必定要靠染。(潘老插:山水不只是染的一种,有渲、有泼,染容易落痕迹。黄宾虹先生常用泼、破,所以没有描的味道。他不单以淡破浓,还以清水破淡墨。染容易入匠习之气,容易落调子,入俗,小家气。    破总是以浓破淡,以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而宾虹先生用清水破淡)    还有你们写生不要差错太多,差错多容易气散。石涛说“不入高古是在求花样多”,不要太巧,古朴一些。呆一些,不要脚、手都在跳舞。    (潘老:山有主客,道理是对的,但大家都一样,就千篇一例。所以黄宾虹先生有时山顶刷平,不落常套。“主山高耸”,到后来你要把它丢了。)

黄宾虹《山水》 纵51.8厘米横39.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山水》纵114厘米横48.5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溪桥烟雨》纵86.5厘米横31.5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潘老:你们画的房子都是写生来的,不是中国画的。

      思想性问题还可以讨论。以怎样的思想感情去画漓江、庐山。

六三年五月六日

吴老:画画与做文章一样。做文章有起承、转合。画,起要从容,承要自然,转要有变化,合要笔有尽而意不尽。

    要多看真山水。看的时候像吃东西一样,尽量咀嚼。看得多了,脑子里,胸中就会有奇山水,有丘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