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在废品站发现珍贵文物“班簋”,为将其修好,用了这些绝招

 历史解密坊 2019-04-19

一提到国宝级文物,人们就会想到在那些王侯将相墓中出土的宝物,可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件国之重器,却是从废品收购站中被翻出来的,而它刚被翻出来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被砸碎大半的“废铜”,它是如何成为国宝的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要说的这件国宝叫作“班簋”,如今被陈列在首都博物馆中,它被视作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

“班簋”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簋通高27.7厘米,口径26厘米,有4个兽首环耳,簋足为内卷象鼻形分别将簋身托起,口沿下饰囧 文,夹有两道弦纹,腹饰阳线构成的兽面纹,器物腹内底部有铭文20行,共197个字。

铭文大意为:某年八月,周天子封毛伯为虢成公,夹辅王位,并分管繁国、蜀国、朝国三个方国。在此之后,毛伯率军东征东方的狷戎国,令吴伯为左师,吕伯为右师,用了三年时间将其彻底征服。为了宣告这次征伐的胜利,并告诫后世子孙吸取蛮夷之国灭亡的教训,毛伯的后人毛班特意制作了这尊簋以留作纪念。

班簋的出土年代已经无从可考,只知道早年的时候,它被收藏在清宫的府库中。当八、国联、军第一次进京后,班簋连同其他的珍贵文物全部丢失了,可是班簋在几十年后,它的命运出现了一次大转折。

时光穿梭到1972年,这件文物再次现身,可这次现身的时候,它却损毁大半。当时,北京有一只文物清理小组,他们在一家有色金属回收站,看到了缺失大半,浑身沾满铜锈的“废铜器”,有着多年考古经验的专家们一眼就看出它应该是一件文物,故此立马在周边搜寻其它碎片,直至将所有能找到的小碎片收集完毕后,这才用布包好,将他送回了博物馆的实验室中。

专家们经过研究,确定了它就是消失的班簋后,不由得欣喜若狂,国宝现身,这就是盛世才会出现的奇迹,一个专家小组很快地成立了,并开始研究最佳的修复方案,在确保无差错的情况下,着手进行班簋的修复工作。班簋的修复工作主要分为三大过程,小编来简单的概述一下。

1.整形翻配

班簋已经破碎的只剩下了大概的轮廓,其中还有佚失的部分,专家们先是要将这些青铜碎片逐一拼凑,争取最大程度还原其形状。

在所有碎片拼接结束后,专家们需要查缺补漏,对于碎片缺失处,他们采取“比照分析法”以及“翻模倒铸法”实施系统刻画,再翻配等比例形状的新铜片,以此弥补班簋上的空缺。

2.焊接镌刻

在班簋的模型大致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焊接了。古铜片与新铜片的物理延展度不同,故此不能直接焊接,需要借助一种叫作“锌”的金属作为焊接媒介,以保证新旧铜片的严丝合缝对接完成。

上述步骤完成后便是镌刻饰纹,专家们又按照原来纹饰的走向、卷曲度及凹凸度,等比例高仿镌刻,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3.填锌沙洗

为了保护旧铜器碎片,需要再次经过填锌处理,以牺牲活泼金属的方式延缓其被空气氧化。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便是“沙洗做旧”,毕竟新旧铜片的光泽度不同,需要将修补好的班簋放置在沙土中任其淘洗,新铜片在没有锌金属的保护下迅速被氧化,其质感与光泽便会很快接近旧铜片。只有经过这些复杂的步骤后,班簋才算真正的被复原成功,成为一件“完好无损”的青铜器。

如今,班簋已经被陈列在首都博物馆的显眼处,供世人参观游览,游客们纷纷惊叹于班簋的奇特与精致,并对其进行大加褒奖,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班簋之所以能重现于世,完全是文物专家们汗水的结晶。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让世人见识到了那段充满沧桑的国宝,也谱写了一段文物史上的传奇。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