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长沙7喜 2019-04-19

前不久,看过一份触目惊心的调查。

有人对1000名儿童做了调研,发现在0-5岁幼儿中,智能手机使用率已经高达80.4%。

其中,3岁就开始玩手机的孩子达到32.5%!

大部分孩子,4-5岁时,就跟成年人一样,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了。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一次我带丸子、团子去参加一个聚会,里面有七八个孩子。

一群大人忙着聊天时,我回头一看,孩子们齐刷刷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他们熟练的刷着短视频,玩着各种小游戏,一集一集追着动画片,甚至还会逛网上商城,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我曾经试着跟几个孩子沟通,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玩手机,结果他们的回答,让做父母的我们沉默了。

“我爸妈也天天玩手机呀!”

“你们大人都不陪我们玩,只顾忙自己的,我们不玩手机干嘛?!“

“手机是爸爸给我的,每次我一让他陪我玩,他就嫌烦给我一部手机!”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爱玩手机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对爱玩手机的父母。

有的父母,工作太忙了,下了班还要洗衣、做饭、忙家务,根本没时间陪孩子玩。

孩子闹着要陪,索性给他一部手机,整个世界瞬间安静了下来。

还有的父母,工作并不忙,但是喜欢用追剧、玩游戏打发时间。

下班回到家,抱着手机沙发上一躺,孩子没人陪,只好跟着一起玩手机。

久而久之,孩子也发现了手机里的精彩世界,染上了手机瘾。

正是这样的坏习惯,害了我们的孩子。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有不少孩子,因为长时间看手机,视力严重下降,小小年纪就近视眼。

甚至还有的孩子出现了干眼,角膜上皮受损,进而患上了眼疾。

年幼的孩子,视力还在不断发育中,任何用眼过度的行为,都会影响他眼睛的正常发育。

另外,玩手机一般会窝在沙发上,躺在床上,长时间坚持一个动作,特别容易造成肌肉劳损,伤害脖子、肩膀、脊椎。

这对于骨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来说,严重影响着他的身体发育。

而痴迷手机的孩子,不喜欢与人沟通,性格很容易焦虑、抑郁,脾气也会越来越暴躁。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有研究表明: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大脑对手机辐射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以上!

前不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更是发布了最新报告。

长期玩手机的孩子,大脑皮层会变薄,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不仅会造成肥胖,还有患上12种常见癌症的风险。

看了这些,你还敢让你的孩子玩手机吗?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新浪爱问医生

想让孩子戒掉手机瘾,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自己在孩子面前,不能玩手机,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多陪伴孩子。

看过一段视频采访,问几个孩子,你们喜欢玩吗?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喜欢洋娃娃,喜欢小人模型,喜欢溜冰……

可当问他们,都是谁陪你玩时,他们的表情却黯然了。

“奶奶陪我玩,姐姐陪我玩,弟弟陪我玩……爸爸妈妈从来不陪我玩,他们总是有紧急工作要完成!”

为了让父母陪他们玩,孩子们甚至愿意做出改变:“我可以表现得更好,我刷牙时再也不乱蹦乱跳了……”

他们内心的需求只有一个:我真的好像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呀!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有的父母说,我也经常陪孩子呀,可为什么他还是不满意呢?

“做家务时,我一边忙一边跟他聊天;做饭时,我一边炒菜一边陪他听音乐;晚上加班时,我就让他在电脑旁坐着……”

有不少父母,一直用这种低质量的陪伴方式,“假装”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孩子,父母这样敷衍你,你会开心吗?

好孩子,熊孩子_腾讯视频

程序员爸爸一边工作一边陪孩子,熬了一个礼拜的程序码,转头就被孩子打乱了;

做面膜的妈妈一边敷面膜一边陪孩子,孩子就把所有面膜倒出来晒干;

另一位妈妈一边直播画画一边陪孩子,孩子就用自己的涂鸦帮妈妈完成……

许多爸妈不明白,明明我们一直在陪孩子,为什么孩子还是捣乱,不听话呢?

其实,孩子的内心很复杂,也很简单,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陪伴,而不是敷衍式的“假装陪伴”。

陪着,不等于陪伴,真正的陪伴,要做到心无旁骛的有效陪伴。

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你只有用心陪伴才会知道。

4月15-22日,天猫母婴发起了#每日亲子陪伴#1小时活动,倡导所有的爸妈放下手机,用心深度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精彩。

陪孩子做手工、讲故事、玩游戏,去溜冰,去采摘。

带上孩子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有效陪伴。

为什么80%的孩子爱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