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挂牌运行。在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银保监会的成立运行对于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银保监会如何通过监管工作推动保险业转型向高质量发展?不妨从三个维度进行一番梳理。 严监管防控风险 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来看,保险业仍处于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发展模式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步暴露。自成立运行以来,银保监会进一步强化从严监管态势,在步步为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目标下,继续严厉整治保险市场乱象。 处罚结果是银保监会从严监管态势最为直观的体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银保监会系统共对1122家次保险机构作出1504家次行政处罚,查处违规行为1591项次,处罚1919人次,罚款约2.4亿元。同时,监管系统还撤销任职资格44人次,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38家次,禁入保险业1人次,责令停业整顿1家次,吊销业务许可证5家次,没收违法所得20.72万元,责令一定时期不得再申请某项行政许可4家次。 无论是从处罚范围还是处罚力度来看,监管整顿市场秩序的力度都超过了此前被业内称为“最严监管年”的2017年。而据记者统计,今年一季度,各地银保监局已开出178张罚单。 整治乱象的“铁拳”要硬,但完善公司治理才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实现保险机构稳健发展的主要保障。要彻底清除行业乱象,还要牢牢抓住公司治理这个“牛鼻子”。 在成立后不久,银保监会便召开了中小银行及保险公司公司治理培训座谈会,直指中小保险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去年7月,银保监会还发布了《保险机构独立董事管理办法》,以强化公司治理监管措施,提升行业公司治理有效性。 向行业乱象“亮剑”的同时更需要完善监管,方能巩固成果。过去一年,监管部门加快自我完善的进程,银保监会出台多项制度补足监管短板。例如,针对此前“痼疾”难除的车险市场,在加大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银保监会于去年推动施行“报行合一”,今年年初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着力解决当前车险市场中存在的未按照规定使用车险条款费率和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两大突出问题。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主持召开保险机构座谈会时指出,保险业要严守定位,回归本源,转型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去年以来,银保监会出台多项举措,推动保险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8年1月至9月,信用保险和贷款保障保险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达到50万家左右,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增信服务,也为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保障。 在纾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的过程中,银保监会也出台多项举措,推动险资发挥自身优势,为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长期融资支持。去年10月,银保监会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并且明确该产品不纳入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计算投资比例。截至今年1月底,已有国寿资产等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专项产品的设立前登记,目标规模合计1160亿元,其中,5单专项产品已经落地,完成投资约22亿元。 2018年,银保监会还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内容包括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赋予保险机构更多的投资自主权,目的正在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股权投资计划是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发文表示,将简化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程序,支持保险机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资本性资金,提升社会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比重。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1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37项,合计注册规模696.60亿元。同期,3家保险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共注册3项保险私募基金,合计注册规模800亿元。 扩大开放蹄疾步稳 作者:钱林浩 来源:金融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