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05章 人本流觞 第6节 卜辞文化掠影

 比干星空下 2019-04-19

       受人祭、人殉、人牲的风习潜移默化,殷商的人们生来缺乏制度观念和调查研究作风,张口一句“天下”就搞定了一切思想问题。他们干啥都先来个占卜问贞,“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殷商的社会文化总体上是卜辞文化。

殷商人的卜辞不同于今天的星座、属相、血型、命理等现代化、高科技迷信,而自有一套返璞归真的解读办法,上到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下到婚丧嫁娶喝凉水塞牙,七拐八拐都能跟祭祀和战争扯上关系,怎么说怎么全活,横竖都是理儿,这种原始朴素的辩证法甚至足以让今天相信属相、星座、血型、命理之类的研究家和时尚人群相形见绌。

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人骨上,间或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即如现今的新闻花絮,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就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记录,也叫契文、龟甲文字、殷墟文字。

甲骨文版的卜辞有一定格式,据传这种文件格式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版权最终归了一家叫甲骨文的美国公司,后者将其细分出各种电脑版文件处理格式。一条完整的殷商卜辞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等部分。卜辞记录具体占卜事项,求问天神各种现实问题,又称作贞辞。占辞纪录占卜结果,卜辞官(又称作册、贞人,也就是巫师)根据骨甲裂痕分析天神给予答案。验辞记录事后占卜事项的结果,评价占卜内容是否被验证。这一过程很繁琐,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能胜任卜辞工作,因此卜辞官(贞人)是殷商时期的高尚职业,其显赫身份不亚于今天的各路心灵鸡汤大师。

殷墟甲骨的批量出土折射了殷商人占卜风习之盛。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中国民间所谓“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据说就出自殷墟卜辞,有专家考证最早是“左眼跳灾右眼跳财”而不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以讹传讹到如今,总之皆无从考证了。

殷商朝廷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卜官,凡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以备后人发掘研究。

殷商人的多元文化遗存集中反映在殷墟甲骨文中。因发掘较晚,甲骨文大都佚失,有的被损毁,有的难以辨认,有的无从翻译,有的则当作药材药引子,还有的被当地农民拿去当柴禾烧锅煮饭了。今人只能在现有的十几万片甲骨文中举一反三,连蒙带猜,据以推测、推理、想象乃至融会贯通当时的真实或假想状况,难免舛误。好在历史都是相通的,一叶足以知秋,窥斑足以见豹,敲锣打鼓都是个响儿。

有学者认为,历史研究和科学发明一样需要跳跃性或跨越性的合理想象,单纯依赖考古证据如同反复重复做科学实验,只能局部验证某些早已被人们所认知的常识。

殷商卜辞大都是盘庚迁殷到帝辛亡国二百七十三年间的文物遗存,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在四千五百字左右,可认识的约一千七百字,约三分之二与今天的汉字系统对应不上。在可识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古的文字体系。有近现代学者考证说甲骨文是包括英文、俄文、日文、德文等字母文字的总源头,依据就是现代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三分之二的文字不能用汉字模板释读。这一惊世骇俗的假说因其工程量浩大,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

中国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少量人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近乎当今学术论文的参考数目索引。这些卜辞和索引所记内容丰富,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素面朝天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状况和殷人的精神面貌。

甲骨卜辞记事简略,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从无盗版、伪托或抄袭剽窃,保持了殷人记事文字的原汁原味。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如:癸已卜,壳殳贞,旬亡田(咎)?王曰,(有)(祟),其(有)来(艰)。气(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告曰:“土方正于我东鄙,(灾)二邑。(工口)方亦帚我西鄙田。”这条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具有大事记的时代特征,兼古代殷商社每日电讯的风范,言简意赅,要言不烦。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甲骨文中记述比干的文字少之又少,古人记录历史如同今人注重传抄引述领导人讲话一样,侧重于帝王的起居注。考古掌握的资料记有帝辛十年以后,帝辛和比干的君臣合作出现裂隙,有的文字记录明显是后人找补的,但也能够折射出一些当时人物思想脉络。

帝辛从勤政爱民奋发有为的一代中兴之主到晚年每况愈下的纵情声色荒淫暴虐,不止比干一人对其谏诤,而唯有比干一人能够洞察帝辛的心理和性格变化,因为他一手培养带大了帝辛,又将帝辛一手托到君王的位置上。帝辛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在比干看来没有超出他的预料,周围同事那些慷慨激昂而又浅尝辄止的谏诤不过是隔靴挠痒,里外里说不到点子上,除了道德说教就是道德说教,说来说去还是道德说教。直到帝辛像脱缰的野马,将迫害的魔爪伸向了下层民众,蹂躏弱小,这就偏离了罢黜守旧势力、清算顽固政敌的改革初衷和正当理由,也突破了帝辛-比干改革联盟的默契底线。对此,爱民如子、扶困济弱的比干淡淡地说了一句:“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继而又淡淡地加了一句:“有过则谏,不从则死。”

这两句淡淡的话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字里行间渗透了比干赴死、蹈死、必死、向死的决心和悲怆。自从比干决定强行谏诤帝辛那一刻起,他就抱定了死而后已的信念,因为他深知帝辛的脾气禀性,不死谏不足以唤醒帝辛内心深处尚存一息的良知,不死谏不足以震慑大小官员苟且偷生的侥幸,不死谏不足以遏制岐周吞并殷商的野心,不死谏不足以阻止商周交战必将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惨祸。他说到做到,是的,他做到了,部分做到了;他生前没有做到的,死后的他做到了;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殷与周、善与恶、敌与我之间浇筑了一道血肉长城。

史料记载,比干挖腹剖心而死后,帝辛一时良心发现,周武王罢兵,殷商和岐周两国哀悼三天,欲反叛的诸侯也停止厉兵秣马,宣布比干死的这一天为全国哀悼日。然而三天不到,病若癫狂的帝辛单方面宣布“比干妖言惑众,朕赐死摘其心。”他一面下令厚葬比干,一面又命军士对比干家人斩草除根。从帝辛这种前后自相矛盾的举措分析,这个时候的他已现出耽于声色犬马而致多重人格乃至精神分裂的症状。这是比干始料未及的,他死后或者临死的刹那间似乎意识到事态可能往自己预料的反方向逆转,而他却来不及调整斗争策略。后人感于比干的死不瞑目,编造了一段小故事:比干死后,肉身不倒,策马往“心地”(今河南新乡)奔走,意图换一颗心,重回人间匡扶社稷,不成,反被苏妲己装扮的一个老妇人绕进去了,遂吐血而亡。

从现代精神病理学角度分析,帝辛早年的宏图大略,志得意满,一举平定东夷,打开了中原地区和华东南地区直至东南亚地区的通道,说明帝辛有远大的战略抱负和战略定力,并非天生荒淫暴虐的主儿,也懂得爱惜民力以固国本的道理。从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和承受力来说,他也不可能日日夜夜沉浸在酒色之中,那样的话,他自己的身体就先承受不住。一种非主流观点猜测,帝辛在征讨东夷并大获全胜前后,感染了某种神经性病毒,或者中了某种急慢性蛊毒,导致思维和行为错乱,也不排除有黄老邪那样的用毒高手参与其间。究竟是谁人的杰作,至今不得而知。

博学广闻的比干也不可能认定帝辛是个一夜之间变坏的暴君,他一面强谏帝辛,督其改正错误,一面私下怀疑帝辛的精神可能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控制。他对殷商朝堂上下内外盛行的那些个巫术邪术歪术了如指掌,自然会想到有人给帝辛下毒这一层。有钱有权有势的殷人一如当今某些成功人士,个顶个、趟赶趟地迷信鬼神,身处高位而冷眼看世界的比干猜到帝辛可能是中了某种精神性毒物,他要查清楚谁人给帝辛来这一手,但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从他上朝强谏帝辛三日不去到挖腹剖心而死,隐藏在他和帝辛之间的那股神秘势力顺带击溃了他换心重生以赢得时间探究真相的努力。他不甘愿地抱憾死去了。也许,他刚刚知道对手是谁,也许他早已看透对手的下九流伎俩,也许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许他想最后一搏,来个玉石俱焚,也许已没有也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