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铁血老枪 2019-04-19

做学术,他是我国模具钢研发的专家,打破国外垄断,让我国拥有了自主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做老师,他是一心一意严厉教导学生的大学教授,硕士博士加起来近50人,各个出彩,有十几人像他一样走上了教育科研的道路;做慈善,他是资助困难学生的好心人,自己住在学校,一件衬衣三十年,却捐出几百万设立奖学金,让学生不因贫困断了前程,他就是我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一位学识过人、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老人。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坎坷少年时,漫漫求学路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崔崑才初中二年级,正直的父亲不愿意在日本人接管的洋行继续工作,就辞职回了老家,崔崑的教育就由父亲接手。高中的知识学完以后,在父亲的鼓励下,崔崑只身来到四川,通过考试被三所院校录取,他最终选择进入搬迁到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他最终留校任教。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崔崑毕业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武汉大学派崔崑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随苏联专家深造,毕业后,他被借用到北京钢铁学院为苏联专家担当翻译,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深知国家需求的崔崑从不敢松懈,日复一日饥渴的学习着知识,终于学成归国,用所学所想报效祖国。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崔崑先生夫妇

心酸科研事,苦心终不负

1960年,崔崑学成回国,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当时我国的科研界是典型的一无设备,二缺资料,三少人才。在这样的条件下,崔崑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买不到仪器设备,就带着同事们自己动手做,4年后,终于建成了装备比较完善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崔崑在实验室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随后,温度控制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做模具钢,控制盐浴炉的温度非常重要,上下温差超过3至5摄氏度,性能就会很不一样。由于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崔崑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控温,就是用眼睛紧盯温度显示仪。

于是,崔崑一马当先,坐在1200多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制开关,眼睛盯着毫伏示仪表。再加上那时电力供应不足,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只能在用电低峰时使用,夜间上班是常态。崔崑常常一干就是几夜,白天还要教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低铬模具钢问世,含铬率由12%降低到了4%,使用寿命延长一倍,打破了国外垄断。此后,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下,崔崑和研究人员还设计出了许多新钢种冶炼方案,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特殊钢:如国内外首创的含铌基体钢、易切削精密模具钢、高韧度硫钙复合易切削塑料模具钢、高耐磨冷作模具钢等等。这些凝聚着卓越智慈与汗水的特殊钢,为国家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随着年岁的增高,崔崑的科研任务渐渐少了,但是他对国家的贡献却始终没有停下。近二十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某些高端、特殊钢产品距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我国科技工作者急需一部全面反映特殊钢发展的书籍。

2006年下半年,81岁的崔崑开始搜集资料着手写书,克服种种困难,于2012年完成《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1754页,200多万字,含图828个、表646个,文字输入、打印、图形制作,这部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全是由崔崑自己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他还不断的添加修改,使该书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谆谆育人心,严师出高徒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高校院系调整中,武大机械系并入华中工学院。1981年,崔崑领导的华中工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成为全国高校该学科首批6个博士点之一。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其中9人当了教授,7人当了博导。

崔崑的成功经验是:严格要求,定期检查,鼓励创新,学以致用。他要求学生做三次报告,首先是入学一年后的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围绕选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阅读百篇左右的参考文献,了解前人的工作,并加以分析和综合评述,然后提出自己的研究计划;接着写出正式报告;再是进行一段工作后做阶段报告。最后,崔崑和有关人员对其论文的宽度和深度进行检查,对论文的质量做全面评估。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为了让学生不因为贫困而放弃学习,崔崑和夫人朱慧楠将全部积蓄420万元捐出,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资助45名本科生每人每年 8000 元。最近,他又捐出了120万,要知道,他的一件衬衫已经穿了30年,但是他却愿意为了孩子捐出自己的积蓄,这样为教育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

崔崑院士曾说过:“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培养新人,这一辈子,我过得很值,也感到欣慰。”

人物简介

「矿冶人物」崔崑院士:特殊钢,特殊人,非凡的人生

崔崑(1925.7.20- )金属材料专家。山东省济南市人。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

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在钢的合金化、夹杂物工程、高韧性金属陶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易切削精密模具钢8Cr2S”获1985年国家发明2等奖, “高性能低成本细晶粒无钴金属陶瓷制备技术”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2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两部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