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公告,中国、智利、克罗地亚、厄瓜多尔、西班牙、挪威和秘鲁7个国家的8处地质遗产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九华山和沂蒙山两处地质公园。至此,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的公园总数上升至147个,分别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 那么 地质公园 是什么样的公园? 地质公园看什么? 她起源于何时,又将走向何方? 全球有哪些地质公园? 你又都去过哪些? 序 篇 地质公园是什么公园? 地质公园定义 公园,古称“囿”、“圃”、“苑”,最早是指古代官家的园林。 现代公园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场所。它分布在城市的中心或郊野,环境优美,花草葱郁,是人们休憩游玩的公共区域,无数爱情故事的栖息地。 而地质公园和城市公园截然不同,它是一种自然公园,动辄数百平方公里,大的甚至数千平方公里。 什么是地质公园?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文件,地质公园是在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自然公园。 ▲ 公园古称“囿”,是指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建立地质公园的目的 建立的地质公园目的主要有四点: 其一:保护地质遗迹、地质景观及其自然环境综合体; 其二:为公共娱乐和休闲目的,提供相应的公共游憩场所; 其三:利用公众对自然界的兴趣来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其四:促进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 ▲ 世界地质公园,江西三清山 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①是对最具价值地质遗迹和景观的认可 ②是对地质遗迹最重要保护方式 ③是地方经济发展,社区生活改善的驱动力 ④是自然大讲台和科普教育基地 ⑤地质公园家庭的全球共享,为其他保护地提供经验 ▲ 地质公园建立的意义示意图 第2 篇 地质公园的提出 艺术家的一次旅行灵感 所有自然保护地的源起,均可追溯自美国19世纪中叶,著名艺术家乔治.卡特林的一次旅行灵感。 乔治.卡特林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25岁时,他放弃了优越的都市生活,深入印第安人部落,过着典型的印第安人生活。 1832年,乔治.卡特林在去达科他州旅行的路上, 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他提出“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的设想。 乔治.卡特林的这次旅行灵感,被认为是人类保护自然遗产的开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的理念均源于此。 ▲ 乔治.卡特林,是美国19世纪中叶著名的艺术家
“地质公园”一词于1983年,由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首届委员殷维翰,在《试论亟待建立的一个地质学分校一一名胜地质学》中首次提出的,这篇文章发表于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 殷维翰(1911—2009),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科普作家 曾经想取名“地学公园” “地学公园”是1985年4月,陈安泽在“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筹)”会上,起草的一份向国务院“关于在发展旅游事业中要加强地学调查研究工作的若干建议”中提出来的。 《建议》提出: “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景观旅游区(点), 如庐山、黄山、武夷山、泰山、三峡、桂林、五大连池、张家界等,要有计划地开辟建立地学公园和有地学内容的旅游博物馆, 以增强旅游区的科学价值, 提高旅游的科学性”。 ▲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旅游地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公园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 国家地质公园“首现” 1985年11月,地质矿产部在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召开了“地质自然遗产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期间,代表们认为武陵源以泥盆系石英砂岩构成的峰柱群称为森林公园名不符实,提出了《关于建立武陵源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议。 “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opark)名词首次问世。这份建议刊登在“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编印的《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和武陵源科学考查文集汇编》中。 ▲ 武陵源泥盆系石英砂岩峰林,给了地质学家灵感,提出国家地质公园概念 地质自然保护区 1984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1987年,地矿部颁布《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开始建立一批地质自然保护区。到1999年之前地质矿产部共建立了86处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地市级9处、县级32处) ▲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地质公园的法理依据 1995年5月4日,地质矿产部颁布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性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统称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我们法律体系。 ▲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3 篇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 ![]() 世界地质公园发轫
该工作组隶属于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工作内容是促进全球地质、地貌、古生物、自然风景等资源遗迹的保护和管理,并计划建立具有全球意义的地质遗迹目录。 工作组确立了地质遗迹的内涵,还明确立地质遗迹的类型包括:古生物、地貌、古环境、岩石学、地层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经济地质等。 ▲ 河流切割出来的地层剖面,摄于巴山大峡谷(李忠东/摄) 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 1991年6月,来自30多个国家的150余位地球科学家在法国南部召开了全球首次地质遗迹保护讨论会,在这个会上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 该宣言指出:“地球的记录储存在它的深处和地表的地貌里,可以被识别,可以被解释”。宣言还告诉我们,地球的历史,其重要性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研究其演化留下的地质遗迹既可了解过去,又可预测未来,地质遗迹一旦失去,便不可复得,呼吁各国、各界必须广泛关注这些遗产的保护。 ▲世界地质公园,安徽天柱山(李忠东/摄) 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 《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地球科学处(现为生态与地学部)设置并组织了地质遗迹保护专题讨论。来自法国的马提尼(GuyMartini)和希腊的尼古拉斯(Nickolas Zouros)等一批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单凭科学界的努力而没有地方社区的积极参与是无法实现地质遗产的可持续管理的,决定在欧洲率先建立欧洲地质公园,形成地学旅游网络的响应。 ▲ 世界地质公园——四川兴文(杨建/摄)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创建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迹全球网络,将重要地质环境作为各地区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予保护”的决议。地质遗迹的保护终于由理论提出、宣言保护,走向实际行动。 1999年3月,第156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正式通过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议程,该计划将密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人与生物圈计划进行合作,以弥补上述计划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的不足。至此,世界地质公园便成为与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具有同等地位的特定区域。 2002年1月,UNESCO地学部再次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计划,并于2002年5月正式发布《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 ▲ 世界地质公园——贵州织金洞天坑群(李忠东/摄) 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诞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2015年11月18日,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正式批准 “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IGGP)”,自此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发展从“支持”变为“领导”,全球120个世界地质公园成为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 世界地质公园的新贵,四川巴中光雾山-诺水河(杨孝/摄) 第4 篇 全球地质公园的发展 ![]() 全球世界地质公园 截止到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共有147个成员,分布在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60个,欧洲75个,美洲10个,非洲2个。 ▲ 全球地质公园分布情况 ▲ 全球地质公园分布图 美国为什么没有地质公园?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自1872年美国创建第一个黄石国家公园以来,美国国家公园不断增加,现已有国家公园380个,其中有160个有重要地质意义,140个分布有重要化石,66个有海岸地质景观区,75个有岩溶洞穴系统,49个有火山活动遗迹,24个有地热活动。 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十分完善,为地质公园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没有必要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况且美国已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故也不可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 ▲ 长图预警: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陈家林/摄) 欧州地质公园 欧洲和中国是世界最早推动地质公园事业的区域和国家。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法国的马丁尼(Guy Martini)和希腊的佐罗斯(Nickolus Zoulos)提出倡议,即“建立欧洲地质公园(Eurogeopark)”。该提议成功获得欧盟的支持,并获项目资助,强调“以发展地质旅游开发来促进地质遗迹保护,以地质遗迹保护来支持地质旅游开发”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成立于2000年6月,是由法国、希腊、德国、西班牙的4个相关的单位发起成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拥有“欧洲地质公园”商标。截止到目前为止,欧州共建立世界地质公园共75处,居五大洲之首。 ▲ 意大利撒丁岛地质与采矿公园 第5 篇 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 ![]() 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0年8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之后,国土资源部正式发出《关于申报地质公园的通知》,并于2001年首次批11处为国家地质公园。 这11家国家地质公园是: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陕西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自贡恐龙地质公园有幸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为了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倡议,我国从2003年起开始申报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 2004年6月,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章程》和《地质遗迹保护——北京宣言》。 欧洲的17个地质公园及中国的8个地质公园,共同成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 中国的8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地质公园、安徽黄山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和河南嵩山地质公园。 ▲ 黄山有幸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李忠东/摄) 我国地质公园有多少? 截至2018年,我国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39个,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在全球14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位居首位,占比达26%。中国是世界上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 截止到2019年4月,我国已建立39处世界级地质公园;212处国家地质公园,授予国家级资格58个;省级地质公园343个;国家矿山公园33个,授予资格55个。 ▲ 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图(最新) 第6篇 地质公园的内涵与理念 ![]() UNESCO三大行动之一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自然遗产的三大行动之一。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有三个行动计划负责处理地球自然遗产的保护,即:世界遗产名录,它的重点是具有世界价值的非凡的文化和自然地点;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它主要关心的是生物多样性如动物和植物的保护;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它主要支持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 湖南湘西,也是下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就是它(向文军/摄) 地质公园LOGO 世界地质公园LOGO 约克·佩诺先生(YorkPenno)设计,徽标中部的图案象征着地球,五条曲线分别代表地球的圈层:地幔与地核、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它象征着地球行星是一个由已形成我们环境的各种事件和作用构成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 整个徽标的寓意是在UNESCO的保护伞之下,世界地质公园是地球上选定的,其所含地质遗产已受到保护,并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特别地区。未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任何集团不得使用世界地质公园“UNESCOGE0PARK”标志。 ▲ 约克·佩诺先生设计的世界地质公园徽标 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新LOGO 2015年正式启用,图案左边为UNESCO徽标,著名的古希腊神庙。右边为世界地质公园徽标,寓意是在UNESCO的保护之下,世界地质公园是地球上选定的,其所含地质遗产已受到保护,并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特别地区。 ▲新的世界地质公园徽标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LOGO 标徽的主题图案由代表山石等奇特地貌的山峰和洞穴的古山字和代表水、地层、断层、褶皱构造的古水字、代表古生 物遗迹的恐龙等组成,表现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观)类型的特征,并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个简洁醒目、 科学与文化内涵寓意深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图徽。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徽标 地质公园的界定及内涵 ①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足够的面积; ②具有管辖权、管理机构、管理设施等可保护属性; ③具有特殊的地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④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地质公园分为三个层次:世界级、国家级、省级 地质公园的理念 ①地质上具有国际意义 ②地学专家独立评估 ③具有生命力、正在发挥作用的景观 ④科学界与社区以互惠互利的方式参与进来 ▲上图为湖南湘西,下图书为 甘肃张掖。这两处地质公园已经列入2019年申报计划(向文军 杨建/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