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韶凤传

 p0oouuu 2019-04-19

乐韶凤,字舜仪,全椒人。博学擅长文章。于和阳谒见太祖,从太祖渡江,参与军事。洪武三年(1370),授予起居注,多次得以晋升。六年任命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制定教练军士的法则。改任侍讲学士。与承旨詹同修正解释祭奠先师的乐章,编集成《大明日历》。七年太祖因祭祀驾还,应用乐舞开道,命韶凤等人撰写乐词,因此撰写了《神降祥》、《神贶惠》、《酣酒》、《色荒》、《禽荒》等曲目进献,大凡三十九章,名为《回銮乐歌》,皆寓规谏。礼部在乐歌上绘上《乐舞图》,命太常练习。

  第二年,太祖因旧韵出自江左,大多已失真,命他与廷臣参考中原雅意予以修正。书写成后,命名为《洪武正韵》。又命考据陵寝朔望祭祀及登坛脱舄诸礼仪,都考据得十分详实,也全部被采纳。不久免职,后又起用为祭酒。奉诏制定皇太子与诸王往复书信的礼节,考据得十分精确详细,多次得到褒奖。十三年(1380)辞官归乡,寿终正寝。                        

乐韶凤 

乐韶凤(?-1380),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国朝献徵录》为"舜仪"),直隶滁州全椒县(今属安徽)人,官至兵部尚书翰林学士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用中原雅韵正之,取名《洪武正韵》。                                                                    

人物生平

元末,有经世之才,博学善写文章。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至和州军门拜见朱元璋。秋,随义军从采石渡江,协助处理军务。

至正十七年(公元1257年),授江西行省管勾。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掌起居注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历任给事中、中书左司员外郎。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共同制定"教练军士法"。秋,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编集《大明日历》。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撰《神降祥》、《神贶惠》、《酣酒》、《色荒》、《禽荒》诸曲,共三十九章,合称《回銮乐歌》。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旧韵多起于江南,命令乐韶凤与宋濂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韵》。

因病去职,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起任国子司业。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升任国子祭酒。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以病致仕,不久去世。

家族成员

弟:乐韶晖,曾任开封太守。

弟:乐韶礼,曾任太常寺卿

弟:乐韶毅,曾任诸暨同知

人物典故

明初,朱元璋大释开国武将兵权,酥笏牌的创始人乐韶凤,时任兵部尚书,为保平安,创出酥笏牌,一来向朱元璋表忠心,二来又可全身而退,后朱元璋允其回乡,得以善终。其后,酥笏牌一直经久不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