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敦煌写经艺术节·写经赋 张玉林 张掖故郡,粲粲甘州。东接五凉都会,西眺玉关城楼;北瞰居延①古牧,南仰祁连云悠。东西要津,人道走廊锁钥;居中四向,堪称丝路咽喉。斯地也,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景貌绮丽,堪为壮游。祁连逶迤,鸟飞云渡风光秀;丹霞绚烂,雨润雪沃岁月稠。落日长河,弱水②西流;孤烟③大漠,湿地清幽。大佛安卧④,居亚洲之首;马蹄⑤形胜,乃祁连清修。地貌景观,藏千秋文脉;户外运动,阅四季风流!美哉张掖,山川锦绣;壮哉张掖,人文渊薮。 嗟夫斯域,郁乎文哉。古道新声,频添异彩。巍巍祁连,铺展壮美画卷。悠悠黑河,滋育旷世雄才。东山寺⑥书洞阒然,骆驼城⑦雄风犹在。赵彦昭⑧才具辅宰,闫相师⑨名传塞外。人杰地灵,历阅桑田沧海;承先启后,俊杰代不穷衰。佛学东渐,兹为当首驿站;玄奘西行,几度秋去冬来。有汉以降,文化交融,妙手丹青竞点染。隋唐之际,互市相通,衣裾冠带任剪裁。《八声甘州》,祝颂民安国泰;《霓裳羽衣》,尽展异域风采。居延汉简,墨色湛湛;魏晋画像,各出心裁。长河悠悠千万里,古时明月照未来! 写经之事,素有承传;写经之人,遍乎民间。写经之趣,在于笔墨心性;写经之旨,因乎化育之源。丁酉金秋,敦煌写经在张启动;戊戌阳春,文博盛会复与结缘。丝路重镇再逢盛事,甘泉之水重起波澜。典籍联结寻常百姓,经义泽润鹤发童颜。万众谈议,驻足甘泉书院;八方辐辏,聚焦芦水之湾。千人一殿,万头动攒。长台车列,俊才星驰。奉笔侍书,展卷抚案。手握短毫,气凝丹田。翰墨似泉动,宣纸如席开。笔下纵横廿一史,心中静对十三经。神情默默,中心虔虔。谨遵法度,字字润如珠玑;心随意动,笔底各呈奇观。稚子点头念诵经文,老翁颔首点评洞天。各虔心而静穆,既气定且神闲。殿外飘香花失色,城内传经柳亦然。手机相机,交相闪烁。微信云端,遐迩相传。敦煌写经开新运,西部书风誉文坛。写经兴文安社稷,张国臂掖美名传。 嗟夫张掖,百业并举。文化立市,无愧今古;经济强市,物阜民足。名片五张,引人注目——地形地貌,蔚为大观;古老城邦,名闻丝路;西路军魂,喋血祁连,化作丹霞耀寰宇;暑天休闲,户外体验,逸志豪情任卷舒。今当盛世金秋,再揭文化大幕;激荡古韵新风,际会朝云暮雨。引八方才,兴一方业,新篇来自新思路;写古人经,立今人志,走廊再展好画图! 踏遍千山万水,问何处宜居宜游,独张掖丰姿绰约;品评五湖四海,看哪里有情有义,唯张掖吸引宾客。赞曰: 敦煌经卷萃甘州, 翰墨风流一望收。 文脉绵绵荣百代, 华章异彩耀千秋。 (2018年9月25日) 【注释】 ①居延,汉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过居延,大破匈奴,扬威祁连山。太初三年(前102年)始设居延都尉府,后又置张掖居延属国。据《甘镇志》,建昭三年(前36年),张掖郡治由武威迁觻得,郡辖昭武、居延等 10 县,今属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②弱水,《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据《山海经》: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 ③落日,孤烟: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出塞途中作《使至塞上》,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 ④卧佛,指张掖大佛寺卧佛,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 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亚洲最大室内泥胎卧佛闻名于世。 ⑤马蹄,指马蹄寺,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因窟内马蹄印迹而得名。 ⑥东山寺,位于张掖城东东大山中,是晋代著名学者郭荷的隐居处。郭荷,字承休,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前凉时人,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晋书本传》:明究典籍,特善史书,不应州郡之命。张祚征为博士祭酒,迫而致之,荷乞还。祚遗以安车蒲轮,送还张掖东山。 ⑦骆驼城,位于张掖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397年),是后凉建康郡太守段业另立年号建立的北凉国国都。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不但是北凉初建时的国都,而且是汉代乐涫县、唐代建康军的故址。 ⑧赵彦昭,字奂然,甘州张掖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后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卒。彦昭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⑨闫相师(1691--1762),字锦苏,甘肃高台镇夷堡人(今罗城乡天城村),清代武职官吏。清雍正、乾隆年间,曾任肃州镇总兵、安西提督、甘肃提督等职。 (本文刊登于《中国诗赋》2018第四期) |
|
来自: 昵称35641324 > 《国学、传统文化、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