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歌诀:“偏沉则随双重滞,外硬里软拈枪势。横推里勾身为主,只有吸手腰腹随。” 浅释:此歌诀讲的是八卦掌在技击时掌法的运用。 (1)“偏沉则随”,八卦掌之法,最忌双重与偏沉。右足右掌偏沉则随他人之力而去,或被人引劲而跌出。“双重滞”,为发力不留有余地,四肢拙力、僵力、笨力,或只是双臂之力而没有借助大地之力。若犯双重,则步法、身法、掌法均不易运转,更易被对手所制。不偏沉不双重之法必须是劲由根发,拧旋身法带劲行,掌用或刚或柔之劲。 (2)“外硬里软”,亦为外刚内柔,表现“龙形猴相”时要柔里藏刚,八卦掌要求,步法敏捷灵通;身法似龙遨邀游;掌法刚柔相济。“拈枪势”,与敌搭手就腿拧旋、身拧旋、臂拧旋、掌拧旋,使掌之变化如同枪尖旋转不停,乘隙便攻之。 (3)“横推里勾”,敌拳击来,遇横则推之,遇直则里勾之。推掌、勾掌都须用螺旋掌施之,必须有足或踩或蹬,身或拧或旋密切配合。“身为主”,身法或拧或旋同时还要进身,贴身击打为妙。近身缠斗多用“推托带领”之法。 (4)“只有吸手腰腹随”八卦掌掌法之用,均以身法变化带动掌法之变,谓之“掌随身变”。身变掌到、劲到,特别是螺旋掌之用,更有其独到之处,功夫高者有“吸手”之妙。较技时,随他人之势,顺他人之劲而制他人之身。“腰腹随”,腰为身法之变,亦为腰之劲力。腹为丹田,动中丹田鼓荡,以气催力。 要法须知: (1)避免偏沉和双重,必须以脚下之踩劲与蹬劲的相互转换为机;以拧旋身法变化为法;以刚柔相济掌法为用。进前脚为踩劲,虚而不虚,实而不实。前脚变后脚为蹬劲,将大地反作用力输送至腰、脊、臂、掌。 (2)“外硬里软拈枪势”,为外刚健而内柔顺。“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中,外则刚猛雄健,如猛虎扑羊,似雄鹰叼兔。而内则阴阳转换,瞬间阴变阳,阳变阴;阴又转阳,阳又转阴,循环无间。双掌螺旋变化如枪尖,搭手就旋转,直取对手。 (3)“横推里勾身为主”,“推”字本意为进攻,在这里为防中有攻,推敌进攻之横臂,转瞬推击对手之胸、腹、肩、背。敌进攻拳架较低时,可用转环手勾敌之臂与其身外侧,变换来力之方向,挪移其身之重心而攻之。推时须拧着劲推,勾时,不可用腕劲,要旋臂、旋腕而勾,以利进攻与防守。“身为主”,较技中,不管是“横推里勾”,还是推托带领,必须在拧旋身法作用下进行变化。 (4)“只有吸手腰腹随”,尽管对手进攻激烈迅猛,而我则空胸吸手行圆将推、托、带、领等技法灵活用之,如敌在我双掌变化之中。 劲意: (1)对敌时不可用力过大,特别是局部肢体之力,偏沉或双重最容易失势,劲力中和为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步法、身法、掌法密切配合,方立于不败之地。 (2)外刚健内柔顺是应敌、拒敌、胜敌之技法。如:对手抡臂横击而来,你左后脚蹬劲同时右前脚进半步,身躯右旋,双掌螺旋着推击其臂,右掌扶其腕部,左掌按其肘部,上动不停,进左脚于其脚后,右脚蹬劲,身躯突然左拧,带动双掌撞击其前胸,谓之“双撞掌”。外刚健内柔顺的施展之法是力由根发而骨头健硬(外),丹田气腾(内)而达于双掌。 (3)偏沉为单掌用力过大,是肢体之僵劲、拙力所致,又脚下无根而被对手所乘。如:敌拳击来,你左掌挑开其拳,右掌穿击其面部或推击其胸部。敌人不架不拦,只是身体往你左侧一转,由于右掌所用仅仅是手臂局部之力,而没有步法、身法配合,就产生偏沉而前跌,或踉跄而出,甚至向前跌倒。若避免偏沉和双重之弊端,非得摆扣步法转换之间使劲力达于双掌;非得拧旋身法变化之间使身体保持平衡;非得刚柔掌法劲力中和才能变化不断。 (4)对手出拳击来,左脚蹬劲同时左旋身,左掌螺旋劲挑压来拳,上动不停,右脚进半步插其裆内。右掌臂外旋,掌心向上,朝对手面部穿击。此为“掌随身变,身随步翻,步随掌转”。 歌诀:人说冷弹脆快硬,我说冷弹是一般。脆硬细分无二致,发动全凭心力合。 此歌诀讲的是八卦掌在技击中对用力方法上的要求,即“力法”。 浅释: (1)“冷弹脆快硬”,为拳术的五种劲力。 (2)“冷弹是一般”,八卦掌认为弹力是由冷力与快力结合组成,所以冷与快是一样的,脆力与硬力从表面上看似乎有所不同,但从较技中比较而言,其实脆硬两种力中不可分的是硬力,可分的是脆力。然,脆力不是不硬的,硬力并非不脆,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所以说“无二致”。“无二致”就是说脆力与硬力没有什么区别。八卦掌认为冷劲与弹劲只是一般的劲,实在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3)“发动全凭心力合”,八卦掌要求用力以整劲击敌,这种整劲是以心意为主导,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气催力。由丹田发出,下达足心涌泉穴,借大地反作用力上翻至腿至腰至脊椎至掌而或刚或柔。如此发劲,才算心与力合,才是整劲,冷弹脆快硬五种劲力才能随意变换。 要法须知: (1)练劲、特别是炼内劲是八卦掌功夫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劲由丹田而生,丹田劲是一种借助丹田之气配合身体蓄发的劲,此劲以丹田为根。“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中劲发丹田。发劲时,意识支配丹田之气运达四梢。 (2)丹田劲向上运行形成肩催肘、肘催掌。其向下运行则形成胯催膝、膝催足。使整体呈重心下沉,劲发于外的状态。 (3)蓄劲时,意气由四梢归于丹田。劲向下运行时形成肩带肘、肘带掌。其向上运行时形成胯带膝、膝带足。使整体呈气聚丹田,蓄劲待发的状态。 劲意: (1)“发劲全凭心力合”是炼劲、发劲的关键。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心与力合囊括内三合,八卦掌之发劲,心与力合起主导作用。 (2)整劲,即整个人体所具备的劲力聚集为一点而发出。整劲大于任何局部肌肉的收缩之力。整劲用于进攻时,整体劲力汇集于攻击着力部位,能加大攻击力度。用于防守时,周身劲力汇集于防守部位,能加强该部抗力。八卦掌要求,练整劲时,松、柔、静中求一个“整”字,运动时须全身各部都在高度集中的心意支配下,按照同一技法要求,一动无有不动地进行专一的配合,须气聚体松,由脚发力。借助大地反作用力,使劲力脚催膝、膝催胯、胯催肩、肩催肘、肘催掌。节节灵通,逐节贯通。达劲由根起,汇散成整,贯于梢端而发出。 (3)与人较技之时,先细微呼气,同时放松周身关节、肌肉,特别是周身之筋络必须放松,而且还要松得顺、松得活,松出通灵之劲。化解对手击来之拳同时,相应部位的关节、筋络于松中要蓄力,并且全身劲力汇集于双掌,随时发劲。如,对手拳头击来,后脚蹬劲,前脚进半步,单掌防守同时也是蓄劲开始,关键是筋出劲,这至关重要。肌肉收缩之力远没有筋的劲力活。 (4)内劲,是一种能随时变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劲。这种劲变化时隐于内而不显于外,故日“内劲”。内劲习练,贵在以意识与神相合引导动作变化,以呼吸配合蓄发劲力,从而提高驾驭肌肉张驰;筋络松紧;步法摆扣;身法拧旋;掌法刚柔和以气催力的能力。内劲之练,从松静入手,以静练气,以松练体,逐步将显露于外的刚劲隐藏于内。 歌诀:只会使力不会存,力过犹如箭离弦。不但无功且有害,轻输重折而伤身。 此歌诀讲的是八卦掌“存力法”。 浅释: (1)“只会使力不会存”,八卦掌要求发劲不能全都发尽,必须留有余地。就是说发劲同时要有存力,以利突然变化。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同花钱,你不能将手里的钱都花没了,才想起来攒钱。 (2)“力过犹如箭离弦”,“力过”,不是劲力发完,而是劲力使大了,过了头,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不用人家打你,你自己就摔出去了。所以就像离弦的箭似的跌出去。 (3)“不但无功且有害”,本想打人家,不但没打着,自己反而跌出去,可不就剩下不但无功且有害了吗!击人要利用人的惯性,使对方劲力落空而乘隙击之。同时自己也要预防劲力落空而被人所乘。 (4)“轻输重折而伤身”,劲力一发无余,对手只要轻轻一转身,不跌出去就怪了。此为不明白阴阳、虚实、动静、蓄力之法。不懂劲而和人对阵,如何不败不伤呢! 要法须知: (1)发力之时留有存力是功夫,并且是火功夫。存力须力发足底之蹬劲,同时借助拧旋身法变化之劲达于掌。此谓“掌随身变”。存劲不在掌而存与身,拧旋带劲变。 (2)拧旋身法变化就是掌法刚柔劲力变化。身法变化必须由步法变化紧密配合来完成,此谓“身随步翻”。八卦掌是脚不离地,脚一动身就变。 (3)步法的变化总是紧紧围绕掌法刚柔劲力的变化而变换,此谓“步随掌转”。与人较技时,牢牢掌握“掌随身变,身随步翻,步随掌转”之要法,很好掌握、运用拧身和旋身的身法变化,就能存力于体内,就不会发生‘力过”�l相。 劲意: (1)技击之时,是什么体现出功夫高低深浅呢?是瞬间爆发出来劲力。那种劲力,惊涛拍岸,势从天落。内劲发出有蓄劲、换劲、发劲和阴阳转换等。发劲同时须有存力,力过了就像射出去又无法收回的箭矢,易被人所隙。这里结合技击大略介绍“存力’祛。 (2)你右脚前左脚后自然站立,对手出右拳向你头部击来,你左后脚蹬劲,右脚进半步插其裆内,身躯左旋之际带动左螺旋掌拦其肘部里侧同时,身躯继续左旋,上动不停,出右掌向其胸部或腹部推击,右掌亦可向其面部穿击。旋身可使劲力变化灵活,变劲快且疾速,存力、用力都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身法变化是存力之良方。身之旋法是八卦掌技法中的妙用,一是可以极快发出掌劲,此为以气催力。二是无形中使手臂增长,扩大了击打面积。第三尤为重要,旋身用劲可保证劲力中和,又能将劲力发挥出最大,同时又有足够存力来变劲和换劲,而不会发生“力过”之弊。 (3)再如,拦截对手之拳与反击亦可用左右旋身之法胜之,敌拳击来,后脚蹬劲,左旋身同时用右螺旋掌截其小臂里侧,成竖掌,掌指向上,掌心朝自己面部。上动不停,由左旋身突然变右旋身,右掌变俯掌,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向对手颈部砍击。技击中,只要在脚下蹬劲作用下,用或拧或旋的身法之变来掌握刚柔之劲,不但不会发生“轻输重折而伤身”的弊害,而且还能有足够存力去应敌、胜敌。 (4)八卦掌身法的拧与旋是圆运动,圆中连环纵横而中心不失。进攻、防守不分前后左右与上下。无论如何拧旋而中心不失。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为存力之妙道。 八卦掌的拧身与旋身是让敌、避敌、击敌之法,更是身带劲变,制敌之妙法,习者切记为要。(内文图片由本文作者演示(本文作者为吉林省武术协会八卦掌分会副会长、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