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漂”轰炸水坝 炸弹“水上漂”总有一些人能从自然和生活中捕捉到设计灵感,本文介绍的英国航空工程师巴恩斯·沃利斯(1887-1979)就是其中一位。 英国传奇航空工程师 巴恩斯·沃利斯 二战中,最有传奇色彩的炸弹莫过于英国的“水上漂”(Bouncing bomb,也可译为“跳弹”)。当时,英国空军瞄上了鲁尔河上的大坝,一旦大坝被炸毁,下游的土地、桥梁、房屋、工厂都将被洪水吞没,能给德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水坝非常坚固,并且安装了钢制防鱼雷保护网,普通炸弹和鱼雷难以凑效。 “水上漂”攻击示意图 英国航空工程师巴恩斯·沃利斯,从小孩子'打水漂'找到了灵感,发明了一种水桶型炸弹,炸弹直径1.5米,长2.5米,重达4.5吨,其中光炸药就装了3.5吨。 情景再现 经过试验,当使用电动旋转机构,将圆桶炸弹加速到每分钟800转,并在18米高度投掷的时候,效果最佳。为确保投掷高度,轰炸机使用两束光线照向水面,光线重合为一点时正好是18米。 使用两束光线照向水面 重合即为18米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训练,英国人偷袭成功了!炸弹在水面打着”水漂“跳跃前进,越过防鱼雷网,最后沉入水中,像深水炸弹一样摧毁了水坝。大坝倒塌之后,4亿吨洪水咆哮倾泻,直接将鲁尔区的120余座军工厂淹没,德国工业能源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在这里生活的3万多民众也在洪水中不知所踪。 洪水倾泻而下 库容见底 凑齐“炸弹三剑客”4.5吨可不是个小重量,是当时比较大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载弹量的一半。“水上漂”是二战中最大的炸弹吗?显然不是!!!还有另外两款神器:“高脚杯”和“大满贯”。人家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小编想说的是,发明一款名垂青史的炸弹不难,难的是“炸弹三剑客”都是巴恩斯·沃利斯作品。 “高脚杯”自重5.4吨(1.2万磅),长6.4米,最大直径0.965米,内部填充 2.36吨铝末混合-D1炸药。它在6100米高度投下时,撞击速度高达3倍音速,钻地能力为5米混凝土或24米土层,产生直径30米、深24米的弹坑。 坚固的U型潜艇基地 顶部由混凝土浇筑 “高脚杯”洞穿潜艇基地顶部 混凝土厚达数米 “高脚杯”只生产了854枚,战果辉煌,曾用于击沉德国提尔皮兹号战列舰,袭击U型潜艇基地、V-2导弹发射场、水坝、桥梁等重要目标。 沉没的德国提尔皮兹号战列舰 近处是“高脚杯”巨大的弹坑 “兰开斯特”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是10吨,所以5.4吨的“高脚杯”并没有将载机潜力充分挖掘。1943年,巴恩斯·沃利斯开始了新的研究,那就是重达10吨(2.2万磅)的“大满贯”。两者外形、结构几乎相同,摆在一起仿佛不同比例的模型。 一代名机兰开斯特 “大满贯”长8.08米,直径 1.17 米,内装炸药4.4吨,几乎是“高脚杯”的2倍。为增强钻地能力,头部由加强锥保护,可以贯穿40米深的土壤层或者6米厚的混凝土。同“高脚杯”一样,英国也将部分生产合同转包给了美国的 A·O·史密斯公司(您没有看错!生产热水器)。 为携带“大满贯” 兰开斯特被彻底改装 为携带“大满贯”,“兰开斯特”轰炸机也进行了改装,飞机背部、机头的炮塔,以及部分装甲被拆除,机腹炸弹舱门被取消,挂弹架被特别加固,同时还换装了马力更强劲的“梅林-24”发动机,改装后的兰开斯特看起来光秃秃的,被飞行员们笑称为“糖块”。 被炸毁的比勒菲尔德铁路大桥 1945年3月13日,“大满贯”首次试验成功,英国人迫不及待地把它派上战场,目标是英美空军耗费3000余吨常规炸弹都未能炸毁的比勒菲尔德铁路大桥。虽然“大满贯”偏离目标20多米,却炸出了30多米的深坑,90多米长的桥面在小型“地震”中垮塌,无法修复。由于投用时间较晚,至二战结束,“大满贯”只使用了41枚。 炸弹三剑客 早年励志堪比影视作品这还不是巴恩斯·沃利斯的全部杰作,且听小编慢慢道来。巴恩斯·沃利斯1887年出生于英国德比郡,早年家庭困难,家里只能把他送到“克里斯医院”(其实是一所慈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在“克里斯医院”,巴恩斯遇到了一名改变他一生的科学老师查理斯·E·布朗,这位老师居然教出了5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7岁的巴恩斯读完中学就辍学了,他一边求职于工厂和船坞,一边坚持上夜校,历经18年,终于在35岁时拿到工程学学位。实在是太励志了! R-80飞艇 1913年,26岁的巴恩斯进入维克尔的车间从事飞艇设计和建造。1915年,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下士军衔,当时英国政府急需飞艇设计人才,拥有特殊技能的巴恩斯很快就被晋升为海军中尉。1920年,巴恩斯成功设计出最新型的R-80型飞艇。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军方对飞艇的热情逐渐消褪,R-80飞艇只使用了一年便被迫退役。后来,他又设计了R-100和R-101型飞艇。 兴登堡号灾难加速了飞艇时代终结 设计二战英国著名轰炸机“惠灵顿”飞艇被时代抛弃后,巴恩斯把热情转向飞机,并加入维克斯飞机制造公司。1934年,英国空军与维克斯公司签订双翼轰炸机的订单,独具眼光的巴恩斯认为单翼飞机代表未来。他无法说服空军改变订单,只能说服公司同时设计两种轰炸机,双翼由政府出资,单翼自费。 “惠灵顿”机身框架借鉴了飞艇设计 一年后,巴恩斯的大胆和执着就收到了回报,飞机展现出良好的飞行性能。1938年,两架单翼原型机在埃及和澳大利亚间试飞,航程11526千米,耗时两天。返回英国后,巴恩斯对它原设计进行了改进,最终定型为二战英国著名轰炸机——“惠灵顿”。 “惠灵顿” “惠灵顿”轰炸机是二战爆发前英国空军的主力,虽然以日后“兰开斯特”、“空中堡垒”B-17、B-29的眼光看,“惠灵顿”并不算先进,但因其可以承担多种任务(反潜、鱼雷、扫雷、侦察),这款飞机得到广泛使用。 惠灵顿机头标记着战果 可变后掠翼研究启发后人二战结束后,巴恩斯·沃利斯涉猎于民用飞机、桥梁和天文望远镜等的设计。他主导使用遥控模型验证火箭引擎驱动的超音速飞机设计,项目代号“野鹅”和“麻雀”,目标是10小时内来回欧洲和澳洲。 可变后掠翼研究启发后人 F-14 后来,英国政府放弃对于巴恩斯的资助,他和团队到美国寻求资金支持,但美国人更关心他对于可变后掠翼的研究,最终将他的设想付诸实践。巴恩斯一气之下要求维克斯公司起诉美国人侵权,但最终这个官司不了了之。1968年,巴恩斯被授予爵位,十年后在自己的家乡安静的去世,享年92岁。 飞艇 飞机 炸弹 这个老头不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