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血石三大产地:昌化、巴林、黄河鸡血石 孰优孰劣?

 斗柄 2019-04-19


       鸡血石鲜艳美丽,质地温润剔透,在清代官吏帽饰中曾代替珊瑚红、玛瑙红为最高顶花品饰,可见鸡血石当时身价之高。而由于它的产量相当有限,导致市场价格经久不衰随。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多少年来,它们一南一北,直到在兰州发现了一块“黄河鸡血石”才打破这一局面,终于在“两红”平分秋色中争得三国鼎立。今天,就带领大家对不同于昌化、巴林的“黄河鸡血石”的秘密一探究竟!


昌化鸡血石是在巴林鸡血石之前被发现的,之后20世纪90年代又在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其中享有美石之称的昌化鸡血石,素以其色如“鸡血”而声名显赫。在目前,中国所谓的“红”石不少,而能与昌化鸡血石相提并论的只有巴林鸡血石。多少年来,它们一南一北,雄霸“鸡血石”的天下,似乎成了定局。然而,2007年季夏,在西北重镇兰州居然发现了一块“黄河鸡血石”。

黄河鸡血石属硬地鸡血石,硬度在6级以上,甚至达到7级,不透明,干涩少光,特点是在硬地的表面伴生着鲜艳的“鸡血”,形成了单面或双面的血皮,色状或是没有规律的块血、或是有规律的条血、或是星星点点的梅花血、或是天上浮云一样的浮云血。质地愈硬,其伴生的“鸡血”亦往往愈鲜愈浓,任凭风吹日晒都不会因氧化而退色。其中的黑地鸡血是最佳观赏品种。

该石为卵石状,高9公分,宽5公分,厚2.5公分,呈薄长方体。石面上,凡凸出的部位均圆润如肤,且呈现鲜活的“鸡血”;而石的凹部为青铜锈色,质地则略显粗糙。“鸡血”不均匀地分布在石的六面,只是薄厚、多少和亮暗不同而已。立起来的石体,下宽上窄,比例协调,窄处天然形成“和尚头”钮,整体如同一枚未篆刻的印石。双色居其石上,艳丽古朴,相得益彰,越发凸显着“血”的鲜红浓艳。


与昌化、巴林鸡血石相比,该石之“血”,更鲜活、凝厚,无飘浮之感;而“血色”,则更纯正、滋润,无丝毫耀眼之光;且其“血”,量大面广,尤悦心养眼,绝无浅薄之态。

昌化、巴林鸡血石的原石为山料,需经琢磨,方有看点,而兰州“黄河鸡血石”则是自然成型,无须人为。然而,其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外形。令人诧异的是,它们的血色极其相近,但“性气”则相距甚远。一般而言,昌化、巴林鸡血石长时间受热、暴露在阳光下或在手中把玩,其表面即会被氧化,而血色便会发黑变暗。而“黄河鸡血石”成年累月裸露于山野之外,其“血色”依然鲜活,并无上述变化。而它被清洗、晾晒和把玩一段时间后,也没有发现其“血色”有丝毫的减弱和消失。

千百年来,鸡血石一直受到文人雅士、商贾富豪、达官贵人,甚至帝王将相珍爱与收藏,因为收藏鸡血石会带来好运,百姓藏之,可兴家辟邪;帝王藏之,可镇国安邦。而近年来因为产量有限,价格更是逐年升高,但值得惊喜的是黄河鸡血石的出现,不仅品质上层,且具有同样的收藏价值,温润剔透,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