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2019年3月横穿羌塘无人区(更新到第20天3月24日) 前天(23日)李志森发现一辆因爆胎刚丢弃的汽车,车辙很新,行李架也丢了,人可能就在他们前面不远,不知是自驾的还是进来工作的。李志森说“我的直觉告诉我,羊湖附近会遇到他们。我想吃肉啊!” D21,3月25日(一) 今天一打开位置追踪,楞了有三秒钟!第一反应:掉水里了?第二反应:卫星漂移?第三下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季节湖面结有很厚的冰,他们跑冰湖上玩或者扎营在冰面上了!
今天的定位:羊湖中
D21,3月25日(二) 荒原中美丽的羊湖是横穿羌塘无人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到这里,就完成了大概三分之一的路程。 在可查的穿越记录中,从进入羌塘到羊湖这段路,杨柳松用了21天,李聪明用了约30天,石头用了17天,而2017年李志森只用了12天。 今年的穿越,除去从松西村到界山大坂一天和登山一天,实际上他们用了19天。 这个成绩对团队穿越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特别是队伍中还有女生林夕。 晚上再打开位置追踪一看,又大吃一惊!
今天他们居然穿越了整个羊湖,来到了离羊湖东岸12公里的地方! 这样,他们今天就前进了50公里! 这又是穿越羌塘的一个记录! (注: 杨柳松用伞帆一天走了52.4公里,李志森50公里是直线距离,实际比50公里要多。 ) 原来,他们既不是跑冰湖上玩,也不是扎营在冰面上,而是骑车从羊湖的冰面上穿越了整个羊湖!
李志森的4.0吋雪地胎帮了他一个大忙,使他能在湖中心的冰面上用两个半小时从东岸骑到了西岸,还没有摔车。
而林夕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因为她的是山地车,轮胎窄,稳定性差,在冰面上骑车时,就以每小时40多公里的速度摔倒了,把膝盖重重地摔伤了! 但是,坚强的林夕一瘸一拐硬是又走了5公里。 晚上扎营时,林夕的膝盖只可以稍微动一下。 准备喷点云南白药看看明天的情况如何。 现在这个位置进退两难,相信她吉人自有天相。 老天会眷顾他们的。 本来以为今天能追到前面开车的人,吃上一顿肉,但一路没见有人,可能还在前面。
可怜的李志森,看着林夕今天最后一包火鸡面,被那味道馋得啊。 。 。 忍不住了,拿出仅有的两罐红烧肉,开! 现在这个位置离耸峙岭还有三天的路程。
耸峙岭是李志森计划速攀的第二座雪山。 耸峙岭海拔6388米,在西藏和新疆交界处,顶峰在新疆境内,是东边的可可西里山脉的起点。 耸峙岭被美国人评为世界上最难到达的山峰。
今天前进了50公里。
营地在海拔4830米,过了羊湖西岸12公里。
D22,3月26日
今天路真不好走,全是戈壁滩地形,还有河床,上面的沙土软的要命!
最后直接翻山过垭口,太累了,太累了! 再加上林夕膝盖受伤,走路一瘸一拐的,不过她说好多了。 今天前胎扎胎了,花了半个小时换胎。 今天只走了26公里,是邦达错之后走的距离最短的一天。 营地离一个小湖不远,过湖面时打了点冰,作晚餐的用水。 傍晚彻底和车辙永别了,接下来的路不好走了。
希望后面的土质能硬点。 睡了,晚安!
今天前进了26公里。
小湖边扎营,海拔4872米。
1997年6月12日,德国人斯莫勒、库珀从藏北洞措出发,南北中线纵穿羌塘。7月3日,两人到达藏色岗日冰川下,“感觉就像外星人,侵入完美而原始的自然”。两人花了两天时间登顶6551米藏色岗日峰。 2008年5月,瑞典人科洛士、舒勒尔和丹麦人马丁,骑行54天,纵穿羌塘中线,39天未遇人, 6月28日第37天登顶羌塘中南部6388米的耸峙岭。 之前我们国内穿越羌塘的人,少算也有十几个人了,但是却都只是穿越,没有谁能穿越和登山同时进行的。我一直在想,国内如果也有人能和穿越羌塘的外国人一样,既能穿越,又能登山,就完美了。现在,我终于等来了李志森,他不但要第二次横穿羌塘,还要独攀、速攀里面的两三座6000+的雪山,其中有的还是未登峰!了解登山的人都知道,独攀这种纯粹的阿尔卑斯式的攀登,比让夏尔巴人搬运物资、建好营地、铺好路绳的商业攀登难度要大得多;速攀更是极少数登山强人玩的游戏;而未登峰的难度和危险性就更大了。横穿羌塘,独攀,速攀,未登峰,这些元素汇集在李志森一个人的身上,我可以大声地说,这将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对李志森这样一个在极限户外做出如此骄人的突破的中国人,我们真的不应该对他作一些吹毛求疵的指责。我真心希望我的同胞们为他骄傲,为他自豪。多些宽容,天地会更加宽广。 从昨晚的营地到耸峙岭雪山脚下,还有65 公里。李志森希望明天中午能到达,可以休息半天,为后天的速攀积蓄体力。 李志森发现,原来计划的大本营的位置太高,自行车推不上去自行车只能推到离大本营5公里的地方。所以他还要仔细重新规划登山线路,可能需要延长速攀的线路到10公里长。这无疑增加了攀登的难度。从自行车能到达的地方到大本营这5公里,还不能靠人力只背装备和帐篷食物上去,必须要靠自行车才能运送物资上去。明天到了再看看能否两个人推一辆自行车上去。
昨天离耸峙岭雪山65公里,两天的路程。
耸峙岭雪山,海拔6388米。猜测调整后的速攀线路,10公里。
D23-D24,3月27-28日 关键词:登山,大雪,“认怂”。 今天下午没到七点就到了海拔5510米处,真的推不上去了,离原来计划的营地两公里。“认怂吧”! 明天看天气,如果天气允许,就攀登东主峰,如果坏天气,就只攀海拔6310米的西峰。“认怂”! “如果不准备再爬后面的普若岗日,下山后就把重的登山装备埋了吧”。被教唆“认怂”! 是啊,在强大的李志森还没蜕变成K天王,还没有他的偶像乌里斯特克那么强大的时候,你就“认怂”吧。记住,山永远会在那里,羌塘也永远会在那里。我会等着你美丽蜕变的那一天!
两天前进了45公里。
明天速攀耸峙岭的线路,7公里。
营地海拔5510米,在耸峙岭雪山西南。
从耸峙岭到唐古拉山镇的直线距离还有640公里。从界山达坂到耸峙岭的直线距离是500公里。再过两三天,李志森就要完成一半的行程了。
D25,3月29日 李志森今天早上4点起来准备,8点正从5510米的营地出发,9:06到达5681米,9:36到达5798米,10:06到达5904米,10:21到达5944米,12:38登顶6333米的耸峙岭西峰,用时4小时38分,路程3.6公里。由于山上暴风雪太猛烈,李志森好几次都没能站稳,差点摔下去。越往上阵风越大,好几次都要趴在冰面上躲避强风。耸峙岭西峰是40度的雪坡, 顶峰有一段50米长50度的冰坡。主峰离西峰只有一公里远,两山之间是山脊,山坳有一百米落差。如果不是糟糕的天气,李志森就继续从西峰去攀登主峰了。下山的时候,踩进冰裂缝了,整条腿都进去了。万幸只有二十多公分宽,三十多公分长,刚好一个鞋的长度。15:20李志森安全回到营地。 李志森说,登山装备还要带着,想去登若拉岗日雪山,并且林夕也很想登山,难度不太大的若拉岗日有机会带她一起上去。现在登山装备只剩登山鞋和冰镐了。因为是无保护速攀,装备没多少东西。之前登第一座山时有绳子,下撤时还可以保护。现在是无保护上,无保护下。 “我的脚趾甲已经白了,是不是快掉了?就像水泡的那种白。脚趾有感觉,化脓了,不过在趾甲里。趾甲已经松动了,不知道哪天掉。今天右手中指无名指指尖又冻伤了,青了!小拇指的指甲盖已经是血褐色的,十个手指除了大拇指,其他八个都是麻木的。今天太冒险了!”
登顶轨迹。
15:20回到营地。
昨天的天气预报很准。
D26,3月30日 今天往南向团结湖方向前进了26公里,准备回到靠南边上次穿越的线路上。
营地从昨天的5510米下到了5011米。
D27,3月31日
今天前进了30公里,来到团结湖和胜利湖中间的位置,离胜利湖还有20公里。 今天有一半硬路,挺爽,速度起来了。今天帮林夕拖了大概十斤行李,走的有点累。驼包又坏了,如果明天修不好,只能舍弃了。这次只能先撑着走出去,以后选装备要谨慎一点了。
李志森今天将到达胜利湖。李志森2017年33天速穿羌塘无人区时,从羊湖到胜利湖走了六天。今年的穿越,先从羊湖去登耸峙岭雪山,再绕道回来,到胜利湖的路径比直接走要多20公里。就是这样,也才用了七天,除去登山的一天,和上次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六天的时间里,拖着速攀雪山的疲惫身体,还多走了二十公里。这要有多强大的身体啊! 林夕,一个女生,居然也跟上了李志森速穿的速度,这个更令我大感意外。一路走来,失温,冻伤,小腿拉伤,膝盖摔伤,都没阻挡得住她坚毅前行的脚步。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啊!我终于相信了,猪队友会使你变成一头猪,而狮子队友却使你也变成一头狮子! 现在他们完全是速穿羌塘 的节奏了。以这样的速度,外加攀登若拉岗日雪山的时间,他们大概能在15天左右完成今年的辉煌穿越!
2017年,李志森从羊湖到胜利湖,6天。
今年,绕道耸峙岭,从羊湖到胜利湖,7天,其中登山1天。
D28,4月1日
今天前进了33公里来到胜利湖东北。由此出无人区大概还有600公里,后面200公里是可以骑行的路。
营地4894米。
对话。
D29,4月2日 “一切顺利。今晚下雪了,中雪。不知道要下多久。”
今天前进了26公里。
D30,4月3日 今天前进了25公里,风太大,特别冷。下午六点半就扎营了。
胖胎车,羌塘必备。
轨迹。
D31,4月4日 今天前进了31公里,到了朝阳湖北面,比前两天多了5公里。 明天的路将全是盐碱地,而且特别软。准备7点起床,8点半出发,试一试趁早上土冻上硬的时候赶点路。
营地4770米。
李志森对后面准备进入羌塘的人说:
D32,4月5日
今天前进了30公里。李志森说,明天依然早起,目标40公里,还有13天就可以完成整个穿越了。
D33,4月6日
今天前进了32公里,离若拉岗日还有63公里,估计三天可以到若拉岗日。 今天遇到了大问题。前胎漏气,换上了最后一条内胎;后胎还慢漏气,隔两天就要打一次气。现在天气太冷,根本补不了胎,因为补胎液都不能干。如果后胎漏气变快,有可能就要弃车了。弃车的话,林夕的车装不下这么多东西,李志森就要背很多东西徒步出去。这是最后最坏的打算,风险还是很大的。(穿越羌塘,有无穷无尽的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意外,每一个都可能是致命的。千万不要以为我写得这么轻松,就以为穿越羌塘不难了,贸然进去,小命危矣!)。 长时间缺乏维生素,李志森睡觉时总是流口水,嘴唇早上醒来时都是粘在一起的。他脸上还长了很多豆豆,很痛很痒,手也不敢去碰它,怕感染。
今天前进32公里。
营地4950米。
离若拉岗日还有63公里。
D34,4月7日
今天前进了49公里。今天的距离和羊湖那天的50公里是距离最远的两天。 今天走到九公里处,到了旭光湖这个小湖。林夕骑在冰面上,突然冰裂了,林夕掉到了水里。幸好是在靠湖岸的地方,不然就危险了。(冰水里人最多两分钟手脚就不会动了,会活活被冻死。薄冰上救援也非常困难。羌塘步步惊心啊!)最后到若拉错,冰面有四十厘米厚,在冰面上骑了十二公里通过湖区,很安全。但林夕还是摔车了。 现在离若拉岗日只剩17公里,明天中午就可以到了。休息半天,后天就可以攀登若拉岗日雪山了。 若拉岗日是一座未登峰。之前有探险队曾经攀登过,但因遇大风未能登顶。这几天因为有冷空气影响,李志森走过的地方都在下雪。今晚又下起了大雪,刮起了大风。天气预报说,后天若拉岗日还是大风雪天气,风力6到7级。李志森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轨迹。一天49公里。
D35,4月8日 今天走了14 公里,下午五点钟就扎营了。因为雪太深了,差3公里没能到达原定的营地。 明天若拉岗日的天气预报,凌晨3点开始下小雪,上午9点转阴天。有6-7级风。积雪太深和大风是影响李志森攀登的因素。
由于这几天连续下雪,营地被迫退后了3公里。营地的卫星图是没雪的区域,现在雪深到无法前进。
D36,4月9日
李志森今天13点09分登顶海拔6049米的若拉岗日雪山。
李志森登顶后,本来想连攀卫峰,但因上下山的河道积雪太深,平均有30厘米深,就放弃了连攀的想法,怕不够时间返回营地。最后,四公里的河道花了三个半小时走完,回到昨晚的营地。19点37分回到昨天放自行车的位置,海拔5104米。自行车推不上来,昨晚的营地是背背包走上来的。 林夕的食物只够10顿,李志森的麦片只够8顿。幸亏还有12斤左右糌粑,这还是李志森的朋友在临出发时加进去的,要不就要饿几天肚子才能走出来了。李志森说这些食物够他们吃到走出去了。从若拉岗日到最后的玛曲乡还有320公里路程,最后有一段路是可以骑行的。如果能在7到8天内完成,食物就不成问题。
D37,4月10日 今天开启胜利大逃亡模式!走了34公里,差10公里就到多格错仁强错了。为什么要这么赶呢?原来林夕想44天完成穿越,好事成双嘛!
D38,4月11日 今天走了39公里,来到多格错仁强错东南一个叫地瓜湖的小湖旁边。 李志森说,今天路平,大顺风,不过还是累死了。今天早上收帐篷时,出了一个大意外。平时收帐篷都是李志森收外帐,林夕收内帐。今天李志森收了外账后,林夕一时大意没有收内账,而是收拾其他东西了。大风一下就把内帐吹跑了。林夕一看,马上去追,没能追上。李志森赶紧拿石头压住外帐,再去追。这时内帐离李志森已经有50米远了。李志森拼尽全力追了两百多米后,放弃了。我真不能想象李志森在近5000米的高原拼命冲刺两百多米是什么感觉! 之前说过,林夕带的双人帐篷的帐杆坏了,并且还是一个三季帐。现在我只能给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零下二十多度的荒原,没了帐篷,他们怎样过夜?
前进39公里。
营地海拔4859米。
D39,4月12日 昨天晚上因为李志森的帐篷被风吹走了,剩下林夕的坏了帐杆的帐篷。没有退路,只能抢修。最后,终于凑合能用了,但是还是四面透风。 今天前进了34公里,进入了青海省。李志森攀登若拉岗日后,体力一直没恢复,连日赶路,今天还拉肚子,导致体力透支。看来情况很严重,不然,他也不会有准备咬咬牙坚持到100公里处乌兰乌拉湖边的一户牧民家休息两天的想法。哎,李志森也有被林夕拉爆的时候啊!
34公里。
营地。
走出西藏,进入青海。
突发! 没有了帐篷的李志森今天和林夕走散了!
D40-D41,4月13-14日 两天走了90公里。第一天42公里,第二天48公里,看来李志森的体力已经恢复了。今天到了乌兰乌拉湖南边,离可以骑行的硬路还剩50公里。这样的话,还有两到三天就可以到玛曲乡了。
营地海拔4898米。
D42,4月15日
没有帐篷的李志森在荒原里熬过了一夜。
今天冒雪饿着肚子走了33公里,来到唯一一户有人的牧民家。
在牧民家刚吃过饭,居然联系上林夕了。林夕遇到了放牧的牧民,通过对讲机,得知她在离李志森六公里处的占木拉村。于是,李志森就去村里找到了林夕。 D43,4月15日 今天凌晨,李志森和林夕就从占木拉村出发,迎着暴风雪,沿着石子路面的乡级公路骑行。幸好是顺风,好骑的很。从占木拉村到玛曲乡刚好100公里,李志森用气炉和牧民换了几个油饼带到路上吃。现在自行车全重大概剩60斤左右,骑起来不太费力。离玛曲乡二十多公里,翻过一个垭口后,下午五点半终于到了玛曲乡。 刚到玛曲乡,他们就被带到派出所接受问讯。因为他们是从羌塘里边走出来的,看来和这边的关系也不大,所以,只是被要求明天尽快离开玛曲乡,出去109国道,别再回来就可以了。现在住在林业局。本来李志森还想在玛曲乡休息两天再出去,现在看来明天就要去雁石坪了。
路径。直线距离85公里,实际100公里。
玛曲乡海拔4869米。
自此,他们完成了横穿羌塘的艰巨旅程,创下了一系列的辉煌记录: 李志森,两次横穿羌塘无人区,攀登无人区内三座雪山,其中两座未登峰。 林夕,第一个横穿羌塘的女性。两次纵穿、一次横穿羌塘无人区。 目前,只有三人四次成功横穿羌塘无人区的记录。
从荒原回到了人类社会,从羌塘回到了鱼塘,3G/4G任你用,图像上传无限量。
出发时和穿越后的对比。
当然,少不了羌塘的美景。
第一座未登峰,化艳峰。
第二座,耸峙岭。
第三座,若拉岗日。
背包上若拉岗日营地。
骑行。
回望雪山。
营地,煮饭。
刷手机。(羌塘有信号?)
插曲:结束穿越后李志森才得知,中途因不明原因离队的冯浩,至今仍是失联状态,已经报警寻找更多线索,如果有知道更多线索的朋友请留言!祈求能平安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