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血不足,养血柔肝的'明星',带你了解透彻,快收藏吧

 零基础手绘 2019-04-19

中医理论中有一句话,叫“体阴而用阳”,在上篇文章也有讲到,不止是心脏“体阴而用阳”,肝脏也是“体阴而用阳”。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如休息不足、油腻饮食、长期单调饮食等因素影响,引起机体的损伤,造成血液不足、血液流速减慢,而血液是保护我们肝脏的基础,一旦血液不足或流速减慢,就会造成肝内血液循环功能下降,使肝脏不能及时得到充足的营养,进而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也会减弱,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肝血不足的症状。

为什么会肝血不足

肝藏血,阴血是肝脏功能的物质基础,肝脏阴血亏虚,人就会失眠多梦,精神萎靡,眩晕。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患者筋失濡养,四肢关节活动就会受限,指甲就会粗糙,形似瓦楞。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的人,双眼干涩,视力就会下降,看东西就会模糊。

肝血不足,阴不制阳,虚阳上越,人就会感到偏头痛,面部容易发红。从表现症状来看,好似实证,其实是虚证。

肝血不足,养血柔肝的

出现肝血不足的情况如何调理呢

曾经有个患者,长期脸发热,眼发昏,视力模糊,在医院反复检查,都没有什么异常。我建议病人服用明目地黄丸,三天见效,一周后诸症平息。

患者病情其实很简单,就是肝肾阴虚,肝血不足,虚火上冲所致。

明目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几味药。

枸杞子,补益肝肾、养阴补血、益精明目

菊花,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消肿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六味地黄丸能养肾阴,滋水涵木;当归、白芍、枸杞子三味药能养血柔肝,补充肝脏阴血;菊花、蒺藜可以清肝经热邪;石决明能够平肝镇肝,防止肝中虚火上逆。这几味药综合起来,就能起到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

肝血不足,养血柔肝的

如肝阴极度亏虚,肝热上冲过度,患者已经出现头目胀痛的症状,在补养肝肾的基础上,加大平肝镇肝之力即可,也就是在服用明目地黄丸的基础上,配合服用其他药物。

肝血不足,养血柔肝的

小结

《黄帝内经》的“五劳所伤”中有一伤:“久视伤血”。这里的“血”,指的就是肝血。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血不足、肝肾阴虚所为,当以养肝益肾,养血柔肝。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心肝血虚之人,平时无事之时,当盘膝静坐,静心调息,气沉丹田,培补下焦,时时如此,则远胜于药补和食补。

虚证在人体的表现,有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辨析清楚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文章的初衷也是希望大家懂得辨证,而不是自己看到什么就胡乱吃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