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欣赏图)

 厨人 2019-04-19

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春江水暖  陈之佛 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

“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
内涵和深意。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  王师子 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

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

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  卢振寰 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

  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广东省障罗人。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有南北二宗之说,花鸟画亦有南北之别,五代始分。蜀地画家黄荃。其法先行勾勒,后填色彩;江南徐熙,没骨渍染,旨趣清淡野逸。徐体可谓南宗,黄体可谓北宗也。卢振寰的这幅《白鹇秋色》采用双勾设色的方法完成,旨趣浓艳富丽.颇得北宗花鸟画要旨。画幅中间作两只白鹇,雄鸟傲立于石上,面向冰面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警惕的神情;雌鸟藏匿于花丛之中,体态悠然,似乎和身边的花草玩耍相伴。艺术家通过对这两只动物一张一弛、一静一动的生动描绘,再现了大自然中秋邑的艳丽和妩媚。

白猿图  张善孖 1935年纸本设色136cmx55cm中国美术学院藏

  张善开画猿也是画坛一绝,这得力于画家雄厚的家资与自身的勤奋。张善扦深受传统绘画中写生思想的影响,每画一物,必求时常观摩对象,把握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家财的雄厚使他有能力做到这些,自己的园中便饲养有猿多只。这幅《白猿图》布局颇费心思。下边是淡淡的远山,微有皴擦,上方是崖壁上长出的一株古松,一只白猿俯居在松枝上,两眼露出机敏.似乎正要跃出。白猿身体与背景中的浅色几乎融在一起,很好地揭示了画题”穿林啸月游”的意境。

豹   熊松泉 1953年纸本设色178cmx 47cm上海中国画院藏

  熊松泉(1884—1961),又名庚昌,江苏省南京人。曾任新华艺专、苏州美专上海分校教授。以左手作画,擅长走兽。曾为上海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猛兽在中国画家那里总是受到钟爱,所以各种猛兽在画家笔下或温顺,或凶悍,或意态自足.或神情威猛,形态各异。熊松泉的这幅《豹》图构思新奇,一只金钱豹箕踞在积雪未化的松干之上,似欲扑将下去.雪中捕食的神态跃然于纸上。从布局来看,画中松干自下而上,遒劲有力.金钱豹却自上而下,两相对比,更增加了金钱豹的咸势。从表现技法来看,树、豹皆体积感很强,尤其是豹子的处理,钱斑多而不乱,随豹子自身结构转折而浓淡有别,明显看出西方绘画对画家的影响。

长春花  王友石 1940年纸本设色136cmx 53cm中国美术馆藏

  王友石(1892~1965),名道远,号履斋,山东省招远县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曾任北京画院院委,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友石的花鸟画多具有新时代的崭新气象,特别是他选择的花卉题材已经突破传统的藩蓠,不再仅仅是孤傲绝俗、自命清高之类的君子画,更多选择日常习见的各种花木,以表达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时代精神。《长春花》花繁枝密,叶蕊开张,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它要把美丽的容貌无私奉献给大地.奉献给观者,来点缀祖国的太好河山。图中枝干以枯笔、干笔飞白扫去,花簇、叶片依阴阳向背各取姿态。尤其花蕊、叶梢刻画精细,可见画家匠心独具,写实功力深厚。

仿新罗山人笔意   颜伯龙 1945年纸本设色134.5cmx34cm私人藏



浴马图 局部



恽寿平《仿倪瓒古木丛篁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千古奇人

文·周韶华

倪瓒,原名珽(公元1306—1374)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他的别号更多,有风月主人,萧闲仙卿、幻霞生、幻霞子,沧浪漫士,朱阳馆主,曲全叟、无位庵主、荆蛮民、净名居士,又变姓名曰奚玄郎,有时还自题懒瓒,后人常称其为倪迂。从这一连串有意味的字号就能使人感受到,他是一位别具性灵和浪漫情怀的千古奇人。

倪云林在二三十岁前过着富裕的生活,唯读书操琴,欣赏古玩而已。然强学好修,希望有所作为。三十岁后其兄长去逝,家道有变,开始经营清秘阁。其阁三层楼,似方塔。

元 倪瓒 江亭山色

“中有书数千卷,悉手所校定,经史诸子,释老岐黄,鼎彝名琴,陈列左右,松桂兰竹香菊之属,敷纡缭绕,而其外则乔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号云林。”

——元·倪瓒《墓志铭》

此外还有“云林堂”、“萧闲仙亭”、“朱阳宾馆”、“雪鹤洞”、“海岳翁书画轩”等建筑。根据一些记载说,“清秘阁”藏有张僧繇墨迹、王维《雪蕉图》、吴道子《释迦佛降生图》、荆浩《秋山晚翠图》、李成《茂林远岫图》、董北苑《河伯取妇》、米南宫《海岳庵图》、马和之《小雅六篇图》,还有历代书法。云林就在这里读佛书、作画、弹琴、吟诗。

元 倪瓒 江渚风林图

《墓志铭》谓:每雨止风收,杖履自随,逍遥容与,咏歌以娱,望之者识其为外世人。客止,辄笑语留连,意夕乃还。

还常与杨维桢、张雨、高启、虞集等于玄文馆作诗论道。家客常满,门车拥挤,尊酒无时。同时,也常遇官府勒索,祸不单行,俗事、俗物也使他痛苦难忍。无奈,弃家出游,避地江渚,思想空幻,投向佛教。叹道:“嗟余百岁强过半,欲借玄窗学静禅。”经过贫富落差和改朝换代的蹉跎岁月,倪云林饱尝酸甜苦辣滋味,读经典是大书,蹉跎岁月的阅历更是大书,这对其画境的形成就不难理解了。

元 倪瓒 容膝齋圖

天真幽淡,疏朗有致的倪云林山水图式和以“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的风格,独立于元代,流芳于后世。他那独特的形式和鲜明的风格,是对魏晋风度的提升,也是对萌芽于隋唐五代、宋文人画的深化。其呈现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格调可与陶渊明、王维、苏轼诗比肩,可出入古今,以烜赫煌煌论其格调。

以《六君子图》和《江树遥岑图》为代表,他的山水图式大都采取“两岸隔江,横竖组合”,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诗)的格局相近。他的这种美学诉求,可能与自己饱经动乱磨砺之后,对于宁静淡泊的向往,他再也不愿看到激烈的跌宕和烟花酒肉的奢华。

元 倪瓒 疏林图

在作品中也自然暗示出某种苍凉、荒寒的悲叹。可谓发自灵魂深处的性情之作。故明、清两代特推崇“云林古淡天真,米颠后一人而已”。(明·董其昌《画旨》)甚至很保守的王原祁也说:“宋元诸家,各出机杼,惟(倪)高士一洗陈迹,空诸所有,为四家第一逸品。”

明清两代,把倪云林的画奉为国宝。官宦富贵之家以有无倪云林之画为荣辱。就像孙克弘题倪云林画所云:“石田云:云林戏墨,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浊。”乾隆皇帝也不亚风气之尚,谓:“元四大家,独云林格逸尤超,世称逸品。”(《石渠宝笈》卷二)

元 倪瓒 疎林遠岫圖

为什么倪云林的山水画能超尘拔俗,格局清高?

第一,他对艺术内涵韵味能把握适度,源自他的学识渊博;

第二,不为富贵贫贱所裹,能超然物外,胸怀精神自由王国;

第三,深受南北两派的影响,但能融合为一,自成一家。

因此,令人肃然起敬,不得不竖拇指佩服。

本文摘自《感悟中国画学体系》作者:周韶华

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现居武汉。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先后担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委员,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受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和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是西安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元 倪瓒 水竹居图

元 倪瓒 桐露清琴

元 倪瓒 紫芝山房图


淮扬洁秋图 清·石涛 纸本设色 

纵89X横5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淮扬洁秋图》描绘了河岸田野的清秋景色。该画以水墨勾勒,并间施以轻淡赭石设色,随着河岸变化走势而 布陈经营画面结构,行笔用墨组织有序,变化适宜,体现了石涛对“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的高超把握本领。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石涛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

▲石涛 古木垂荫

石涛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 “搜尽奇峰打草稿” “笔墨当随时代”等。

▲石涛 溪岸幽居

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之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

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并且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功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也是他作品呈现瑰奇特点的原因所在。

▲石涛 溪桥野色

康熙19年庚申(1680年)石涛移居南京,他的绘画艺术渐臻成熟,生活、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如鱼得水,与当地许多诗人画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龚贤、戴本孝、查士标、程邃、黄云等,还认识了卓子任、郑瑚山、博问亭等官吏名流,他们对石涛艺术境界的升华大有作用。特别是当时活动在金陵地区的石溪、龚贤、戴本孝、程邃等都是声名卓著的画家,对来自宣城的石涛很有刺激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批社会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古画的鉴赏家,他们保存有前代不少名人的墨宝,使石涛有机会观摩前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董源、倪瓒、沈周以及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从中吸收丰富的绘画技艺,而他所处钟陵、太湖的自然景色,也促使他体会到这些名家的笔墨成就。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

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清 石涛 山水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

清 石涛 山水

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清 石涛 山水

《搜尽奇峰打草稿》、《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纸本设色

47.5 x 31.3 cm 波士顿美术馆藏

▲石涛 南山为寿

▲石涛 松风涧水图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 松溪茅舍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石涛 寒山石径图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涛 江上望南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