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歌手李荣浩曾经写过一首歌《爸爸妈妈》,在mv里,男主角回忆了自己小时和爸妈的相处日常: 偷偷拿家的钱被发现,爸爸要求他跪在地上写作业,妈妈只能在事后抱着熟睡的他心疼不已; 上了中学开始早恋打架,爸爸气急了拿起腰带抽,重重地甩他巴掌,妈妈在一旁哭着求情; 男主角成人后,收到父亲生病的消息,赶回家中站在门口,却“近乡情怯”地迟迟不敢推开门。 歌里有句歌词:很少主动拥抱,就算为了自豪;太多理所当然让人觉得平常。 现实中很多家庭都跟这部mv里的一样,明明是血缘至亲,明明想要的是彼此越来越好,明明想要靠近,但口中从不说爱,等到想说爱的时候,却已经不知道怎么开口。
筷子兄弟的一首《父亲》曾火遍大江南北,他们在歌里对父亲深情告白:“你牵挂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愿用我的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但前不久筷子兄弟成员之一的肖央在节目里说,他连跟自己的父亲散个步都觉得别扭,因为他们那一代根本没学会怎么跟孩子相处,直到现在,他们父子还在互相摸索着相处之道。 父母那一辈,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抵抗生存的压力上,对孩子的爱是保证能吃饱穿暖,谈陪伴和深入精神世界,大概都属于“矫情”之举。 等到我已长大,你已年老才发现,早已学不会如何亲密。 有爱无话,话中有假,大概是我们这代人跟父母相处的现状。
在《亲爱的客栈里》,一个男星曾经说,自己长大之后觉得应该保护妈妈,能靠自己的尽量不去麻烦她。久了之后,妈妈就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和父母不亲了。 相比之下,杨紫和父母之间的互动要亲密很多,经常让爸妈去剧组看她,跟他们直接说爱说想念甚至说没他们没法生活,父母表面上说嫌弃,但脸上却是满满的幸福。 人到后半生,除去地位和财富,还能被子女需要,是一种莫大的自豪。 前不久,独居在我隔壁的老人,突然有一天敲开了我的门,让我帮忙看看手机的来电提醒是不是开了,铃声够不够大。我问他:“是在等什么电话吗?” 他跟我说,孩子很久没有打过电话了,我接着问:“您怎么不自己给孩子打过去?”老人家叹了一口气说:“怕他在忙,打扰到他。” 大概是觉得自己多余且“没用”,所以连问候都害怕是在打扰。所以他们只能等,等孩子能主动一点。 他们知道自己早已是孩子人生的旁观者,但我们得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他们都是自己人生的最佳观众,在情感上,我们永远需要依赖他们。 记得给他们找一个最佳“视角”,主动聊一下自己的生活,多让自己的生活和他们产生交集,别让他们等太久。 对伴侣,爱是责任,也是忙碌 在电影《完美陌生人》中有一段台词:
很多伴侣在一起时间长了以后,都会丧失“说爱”的能力,两人都忙着工作,忙着照顾孩子,忙着做家务……更像是工作伙伴,而不是人生伴侣。 曾经看过一个短片,一对夫妻总是各忙各的,丈夫总加班就算不加班也会一个人去喝酒,看电影或是单纯地呆在车上。 妻子回到家则一个人孤独地吃着外卖。 有一天妻子看到电视上说,如果男人总说加班而很晚到家,那就很有可能已经出轨。 于是妻子用一个新号码给丈夫发短信为什么不早点回家。 丈夫以为是信息发错了人,但还是回复了信息说:上班当员工,下班当老公,偶尔也想做自己。 妻子又问:以前恋爱同居的时候不会有这种感觉吗?还是你已经不喜欢你老婆了? 丈夫回答说:喜欢,只是有点怀念以前的她。 妻子回复说:说不定,她也怀念还没当你老婆的时候。 是啊,和恋爱相比,婚姻会让人失望,几乎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 恋爱时,一起吃到一顿好吃的就够两人开心很久。结婚后,好像只有存款多了,孩子成绩好了能让人开心; 恋爱时,能连着几个小时说着无足轻重的废话。结婚后,只有吵架时说话最多; 恋爱时,肉麻的话一个爱说一个爱听;结婚后,“我爱你”三个字只会在特殊节日里出场,好像说多了就是幼稚。 曹禺在《日出》里说:“结婚后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穷,不是嫉妒,不是打架,而是平淡,无聊,厌烦。” 很多人都觉得爱趋于平淡了就会稳定,但平淡有时也会慢慢隐藏并吞噬掉爱。 忙归忙,累归累,总得留出些时间精力来表达爱,三两句贴心的话,一个小礼物,就能让沉溺在生活洪流中的人,抬头喘口气,那是为数不多的为自己为对方而活的瞬间。 对孩子,爱是管教,也是束缚 公司新来了一个应届毕业生,午饭期间被问到为什么要一个人千里迢迢地跑来北京工作。 她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不是为了理想,也不是为了见世面,而是为了脱离父母的“掌控”。 小的时候被逼着放弃喜欢的二胡学钢琴; 高中被逼着选就业面更广的理科,理综跟不上只能每晚躲在被子里哭; 大学志愿在提交前又被逼着从感兴趣的影视改到了经济学; 在这条“被指定”的道路上,她走得跌跌撞撞却很少能受到鼓励。 每次面对重大的挑战,她问爸妈:“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她很想听到“没关系,尽力就好”,可惜她听到的是“肯定有人能成功,你失败了是自己不够努力。” 她说:“我受够了。” 著名心理学家李雪曾说:爱,是“如他所是”,非“如你所愿”。 但很多父母都搞反了,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命令孩子“你应该往哪儿走”,从来不问问“你想往哪儿走”。 孩子犯了错,只是气急败坏地告诉他们“你不能这样”,而不是心平气和地说“你为什么不能这样”。 环顾身边的大多孩子,到了上学年纪,父母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焦虑,对孩子的爱也变得吝啬起来。 爱成了一根无形的棒槌,好像只有不停地催促和打压,孩子就能跑得更快。 爱也成了有条件的奖励,只有孩子取得了成绩之后才会有夸奖。 世间大多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限制其实是伪造的爱。 作家麦家曾经分享过和子女相处的经验:
“人最需要的是一种情感关怀,情感如果没被伤害,这个人总是健健康康的会成长。”这句话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该谨记。 父母、伴侣、孩子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也许是因为知道不会失去,所以太过有恃无恐; 也许对血缘太过自信,觉得就算是不说,对方也一定知道自己的爱。 但爱应该是一种自由舒服的状态,而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关系。 它可以幻化做陪伴,责任和教导等等,但最终,爱只能是爱本身,只能通过拥抱,亲吻和言语的告白表达出来。 或许和父母之间有代沟,但记得告诉他们你的爱,如果互相懂得太难,至少让他们知道他们对自己很重要; 或许你和伴侣身上有太多的压力和责任,但记得告诉对方“我爱你”,并不时炮制一些浪漫接和惊喜,爱最不值当的死法,就是死于平淡。 或许孩子没有成长为你心目中的模样,更要对他们说出爱,因为这是他们培养自信心和对世界好奇心的源泉,也是因为你自己也是从不完美小孩走过来的,深深知道,完美根本不存在。 肖央在节目里说:“坦诚直接地表达爱,是上天恩赐的一种能力。” 愿你我啊,终能学习并拥有这项能力。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