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曾祺:家常味、人情味

 小桥流水1i79ra 2019-04-19

汪曾祺:家常味、人情味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汪曾祺的散文,更是给读者别样的感受。

汪曾祺:家常味、人情味

朴质抒情的家常味。“家常味”原是烹饪范畴中的用词,有些时候甚至是家常便饭的代称,汪曾祺是一个热爱生活,亲近生活的“平民作家”。汪曾祺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平民意识,在创作的时候恪守现实主义态度去描绘生活、展现生活。如《人间滋味》中描写豆腐:虎皮豆腐切大片,不过油煎的烧豆腐则宜切块,六七分见方。北方小饭铺里肉末烧豆腐,是常备菜,亦称家常豆腐。烧豆腐里的翘楚,是麻婆豆腐。再如他谈韭菜花:北京的韭菜花是腌了后磨碎了的,带汁。除了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调料外,就这样单独地当咸菜吃也是可以的。我们能接收到一种类似“家常味”的审美体验,这是朴实的生活态度。

宁静超脱的人情味。汪曾祺是接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他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而在思想上对其影响较大的,还是儒家。儒家思想中说“仁者爱人”,试图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和谐的问题,汪曾祺对此思想是认同的,并自诩为“中国式人道主义者”。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如他谈到老舍家的菊花: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老舍先生的哥哥很会莳弄菊花。花很鲜艳;菜有北京特点(如芝麻酱炖黄花鱼、“盒子菜”);酒“敞开供应”,既醉既饱,至今不忘。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眷恋和缅怀,以及浓浓的人情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