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生物质石墨烯混纺纱的产品开发与生产

 奶茶色月季 2019-04-20

侯芝富,郭俊霞,赵秀云,孟祥华

山东超越纺织有限公司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具有最强导电性的纳米新材料。自200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实验室被正式制备以来,受到全世界关注,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生物质石墨烯是利用航天技术,从玉米芯纤维素中研制出来的新材料,属全球首创。生物质石墨烯改性纤维具有独特的人体可激发的远红外、抗菌抑菌、预防螨虫、防静电、抗紫外线、吸湿快干、调节人体微循环、促进深度睡眠等功能性。石墨烯纤维可分为以粘胶、锦纶、氨纶、涤纶等纤维为载体的石墨烯改性纤维种类。生物质石墨烯改性纤维属以粘胶为载体,其纺制品用于医药用品、运动服饰、羽绒服、睡袋、棉被、床垫、靠枕、枕芯、披肩等高端纺织品。我公司近年来先后开发生产了生物质石墨烯与莫代尔、腈纶、粘胶、精棉等纤维组成的多组份不同混纺比例、不同号数的石墨烯混纺纱品种。本文以生物质石墨烯改性粘胶40/莫代尔30/腈纶30 11.8tex紧密赛络纺品种为例,对生物质石墨烯改性粘胶混纺纱的产品开发与生产做简要介绍。

1原料的选用

2.5%生物质石墨烯改性粘胶纤维(简称石墨烯纤维)规格1.33 dtex×38 mm,黑色,干断裂强度2.5 cN/dtex,干断裂伸长率20.4%,白度4.5%,体积比电阻5.58*107Ω·cm,回潮率12.41%。dralon腈纶纤维规格1.3 dtex×40 mm,有光,干断裂强度2.6 cN/dtex,干断裂伸长率27%,体积比电阻1.55*106Ω·cm,回潮率2.10%。奥地利兰精莫代尔1.30 dtex×39 mm,干断裂强度3.5 cN/dtex,干断裂伸长率14%,体积比电阻3.3*107Ω·cm,回潮率10.52%。

2纺纱工艺流程

石墨烯纤维为有色纤维,为确保石墨烯混纺纱的原料成份混合均匀,三种纺纱原料的混合采取包混+条混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由于石墨烯纤维与兰精莫代尔两种原料开松程度接近,腈纶纤维原料较为蓬松,故先将石墨烯纤维与兰精莫代尔两种原料进行包混,二次成卷后,再到并条工序与dralon腈纶进行并条混合。

石墨烯、莫代尔纤维:FA002A型自动抓棉机→A035D型混开棉机→FA106A型开棉机→A092A型给棉机→A076A型成卷机(二次成卷)→A186F型梳棉机→FA320A型并条机(予并)

腈纶纤维:FA002A型自动抓棉机→FA022型多仓混棉机→FA106A型开棉机→A092A型给棉机→A076A型成卷机→A186F型梳棉机

石墨烯、莫代尔纤维预并条+dralon腈纶生条→FA320A型并条机(三混)→A456D型粗纱机→FA506型紧密赛络纺细纱机→QPRO自动络筒机

3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配置及生产管理措施
3.1开清棉工序

将石墨烯、莫代尔、腈纶纤维三种原料包在预松室内剪掉打包带,放置24小时以上平衡回潮,以适应车间内温湿度环境。由于兰精莫代尔纤维原料回潮偏小,为防止在加工过程中纤维脆断,需进行给湿处理,使其接近公定回潮。

石墨烯、莫代尔原料上棉台时,严格按上包图放置,排包均匀,密度一致,削高填平,保证抓取一致,避免因混合不均匀而出现色差及布面横档疵品。为确保石墨烯、莫代尔原料充分混合,在清花工序需二次成卷。石墨烯、莫代尔、腈纶纤维三种原料均属化学纤维,无杂质,仅有少量硬丝、并丝及超长纤维等疵点。根据原料的性能,在开清棉工序贯彻“多梳少打,多回收少排除,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腈纶纤维原料较为蓬松,为防止粘卷,为保证梳棉工序棉卷喂入时退绕顺利,在成卷时用同品种的粗纱做隔离,同时成卷罗拉用加温棒加温,使棉卷密度加大成形良好。FA002A型抓棉机,抓棉小车每运行一周下降3 mm,小车的运行速度2.0 r/min ,梳针打手速度石墨烯、莫代尔原料为446 r/min,腈纶纤维原料为525 r/min, A076A综合打手速度920 r/min,成卷罗拉的速度11 r/min。棉卷质量指标要求详见表1。

表1  棉卷质量指标要求

棉卷品种

棉卷长度/m

棉卷湿重/g·m-1

伸长率/%

米重不匀率/%

石墨烯莫代尔

27

405

+2.63

1.0

腈纶

27

403

+1.44

0.9

3.2梳棉工序

由于化纤类原料纤维长,整齐度好,不含杂,梳棉工序应以梳理为主,使纤维单根化,并最大限度降低纤维的损伤。锡林的速度稍高可以减轻针面的负荷,增强分梳,其速度设置为330 r/min。刺辊速度要降低,有利于纤维转移,速度设置石墨烯莫代尔原料为780 r/min,腈纶纤维原料为850 r/min。由于原料含杂少,可降低盖板速度,控制在88.4 mm/min。道夫速度稍低,有利于改善棉网质量,其速度设置为22 r/min.。为使纤维充分梳理,锡林与活动盖板的五点隔距为0.18 、0.16 、0.16 、0.16 、0.18 mm。

提高棉网清晰度和纤维伸直度,预防石墨烯混纺纱形成的黑星有害纱疵。要结合更换周期加强对道夫、锡林、盖板、刺辊针布锋锐度的检查,发现齿尖磨损超限或损坏,应及时更换针布,确保针布良好状态和梳理效果。依据原料规格,配置适宜的针布型号。原料纤维细度越细,为使纤维充分梳理,选用矮、薄、密、光、硬的新型针布。盖板针布型号采用TPT-52,道夫针布型号采用AD4030×01870,锡林针布型号采用AC2030-01740。严格控制A1疵点,对梳棉机逐台做好跟踪试验,重点检查道夫和刺辊部分,将A1疵点控制在100个/100km以内。保持机台清洁,严防挂花带入棉网产生疵点。提高滤尘效果减少短绒堆积现象,各部吸风管道保持畅通,不挂花,以免影响棉网质量。尤其棉网清洁器部位,挡车工必须随时做好清洁,一旦棉网清洁器堵塞,会使棉网产生大量棉结,严重危害生条质量。生条质量指标要求详见表2。

表2  生条质量指标要求

生条品种

湿定量/g·5m-1

结杂/·g-1

棉网等级

重不匀率/%

石墨烯莫代尔

18.8

4

一级

<3.5

腈纶

19

4

一级

<3.5

3.3并条工序

为保证纤维混纺比例的准确性,在进行并条混合前,先将石墨烯莫代尔生条进行预并处理。由于石墨烯混纺纱中纤维特性不同,为保持混纺纱中各种纤维在纱线结构中分布一致,要求在一混条子喂入时固定各根条子位置,保证布面风格均匀一致。为预防和控制纱线黑星产生,适当降低工艺速度,及时清除须条通道部分的油剂,减少纤维弯钩现象,保证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加强运转操作管理,做好半成品防护工作,不允许出现高条和毛乱条。储备条保持盖好防护罩,防止飞花附入和杜绝与其它半成品之间粘附造成混纤现象。并条工序工艺参数配置详见表3。

表3  并条工序工艺参数配置

并条道数

湿定量/g·5m-1

后牵伸倍数

并合根数

罗拉隔距/mm

出条速度/m·min-1

预并

18.4

1.82

6

11*10*20

170

一并

17

1.86

5预+2A

11*10*20

182

二并

16.3

1.59

6

11*10*20

185

三并

16

1.59

6

11*10*20

180


3.4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采用较低车速、大隔距、重加压、大捻系数、小后牵伸工艺原则。由于细纱为赛络紧密纺品种,粗纱定量在满足细纱上机要求的前提下按最大设计。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粗纱张力,减小大小纱之间的张力差异。石墨烯纤维为黑色纤维,做好隔离防护工作,严防半成品碰撞及纤维飘浮,造成混纤现象。与相邻品种机台之间要用高密度尼龙网做成隔离墙棚进行严密隔离。运输粗纱的车辆及盛放储备粗纱的容器,做好指定石墨烯品种专用标识,做到专车专用,严防与运输其它品种的车辆容器混用混放。粗纱工序工艺参数配置详见表4。

表4  粗纱工序工艺参数配置

湿定量/g·10m-1

后牵伸倍数

捻系数

罗拉隔距/mm

锭速/r·min-1

3.6

1.18

80.1

27*39

750

3.5细纱工序

加强赛络紧密纺集聚区的管理,保持集聚区的两根纱条清晰稳定。一旦出现纱条模糊、抖动或变为单根须条时,会严重影响质量,造成疙瘩纱,棉结粗节增多,毛羽大强力降低。应检查喇叭口是否偏位,摇架压力是否偏小,摇架螺丝是否松动,负压管接头是否脱落漏风,异型管盖板吸风槽是否挂花堵塞,张力钩部分是否缠花,网格圈是否破损,传动齿轮是否积花缺齿等不良现象。由于细纱总牵伸倍数达61倍,我们采用高效牵伸工艺,使用双压力棒上销。紧密赛络纺毛羽少,结构紧密,钢丝圈在运行过程中阻力大,必须配置与之相适应的钢领钢丝圈。采用PG14054GC高精轴承钢精抛镀铬钢领, 瑞士Bräcker C1ULudr10/0钢丝圈,上胶圈规格37×28×0.9mm,下胶圈规格80×30×1mm,868铝衬胶辊规格19×31×28mm。由于紧密赛络纺无导纱动程,胶辊胶圈易产生中凹现象,为使胶辊胶圈表面对纤维有足够的握持力,且不发生缠绕现象,胶圈更换周期为3个月,前二胶辊复磨周期为2个月,前一及后胶辊复磨周期为6个月。石墨烯混纺纱为黑灰色纱线,石墨烯纤维比例越大颜色越深,细纱断头后不易辨认,需加强灯光亮度,提高光照度,方便挡车工及时发现断头。长期生产石墨烯混纺纱,胶辊胶圈表面会有着色变黑现象,更换品种时胶辊胶圈需做调换清洗或复磨处理。细纱工序工艺参数配置详见表5,成纱质量指标详见表6。

表5  细纱工序工艺参数配置

总牵伸倍数

后牵伸倍数

捻系数

罗拉隔距/mm

前罗拉速度/r·min-1

隔距块/mm

61

1.18

361

20*50

150

2.2

表6  成纱质量指标

条干CV/%

细节/·km-1

粗节/·km-1

棉结/·km-1

毛羽H

断裂强度/cN·tex-1

11.78

1

11

23

2.39

13.9

3.6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的主要任务清除纱疵,减少外观疵点,生产成形良好的筒纱。电子清纱工艺参数要设定合理,挡车工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把好质量关,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的产成品不准出厂。为预防石墨烯混纺纱黑星产生,络筒速度要合理,一般设置1100  m/min。QPRO自动络筒机配备乌斯特QUANTUM3型电子清纱器,由于石墨烯混纺纱为有色纱线,须关闭电清FD异纤清纱极限工艺参数设置,方可正常生产。品种翻改、调整组设置时必须在停车状态进行,不然会产生误切或漏切,且槽筒在高速状态下改纺,还会损伤设备。由于电子清纱器智能识别纱体,且剔除纱疵是在基纱平均值的基础上,按百分比折算清纱基准,故生产品种分组设置不得少于10锭一组,分组锭数越多清纱越彻底,尤其在品种翻改上下机期间,更应注意分组状态,以免受纱体清纱基准波动,影响石墨烯混纺纱线质量。应用细纱锭位扫描仪和内含芯片的专用纱管,定期排查质量报警的落后锭子,并及时进行质量追踪和整改,消灭落后锭子,降低锭间CVb质量差异,保持成纱质量稳定一致。电清主要工艺参数详见表7。

表7  电清主要工艺参数

NSL1

NSL2

NSL3

NSL4

NSL5

NSL6

240%*0.5cm

150%*1.6cm

85%*3.8cm

55%*9.0cm

28%*30.0cm

17%*160.0cm

T1

T2

T3

PF灵敏度

PF周期个数

U

-38%*5.5cm

-25%*23.0cm

-16%*110.0cm

30%

30

60%

4结束语

生物质石墨烯混纺纱既属于功能性纤维纱线,又属于色纺纱线,其原料价格昂贵,制作的石墨烯产品为高端高档高品质产品,在纺纱过程一定要保证成纱质量,尤其杜绝出现黑星、色差和布面横档质量问题。生物质石墨烯纤维为黑色纤维,原料进车间后要加强管控,各工序做好严密的隔离防护工作,做到车辆、容器专用专管,按指定区域生产或放置,半成品运输走专用运输通道,严防造成混纤和污染其它纱线品种。紧紧围绕影响石墨烯混纺纱线质量的控制重点,优化工艺参数,合理控制车速,优选纺纱器材,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加强运转操作管理,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做好质量在线检测和离线检测,及时消除产品质量波动,有效控制生物质石墨烯混纺纱的优良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