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这个话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或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答案。在九百多年前,有一位16岁的年轻人,就遇到了如何定义爱情这样的难题,这位年轻人就是金末元初的文学家元好问。 ![]() 那年秋季,元好问进京赶考,途经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中途遇到了一名捕捉大雁的猎手。这个猎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嘀咕着:“怪事,真是天大的怪事!”元好问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对啥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就问这个猎人是怎么回事。猎人说,今天早上他看到一对大雁在空中飞翔,他用大网捉住了一只大雁,然而另一只逃亡的大雁,却在空中久久盘旋,就是不肯离去。网中的那只大雁幽怨哀嚎而亡,空中的大雁见状,也悲鸣几声,然后突然从空中俯冲下来,触石而死。 ![]() 元好问听闻此事,内心不由感慨万千。于是他出钱买下这对大雁,并且在汾水河畔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安葬了这对痴情的大雁之后,并且用碎石块垒成一个“雁丘”。随后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摸鱼儿 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响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元好问,字裕之,今天的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朝末年到元朝初年人,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对诗词文曲都很精通,尤其擅长写诗词。后人尊称他为“北方文宗”。 这首词是公元1025年,作者去进京赶考,路过并州时,触景生情,即兴写成的一首歌颂爱情的诗词。词中作者把这对大雁,比作人类尘世之中的爱情,从而奏响了一曲伟大的爱情悲歌。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着这对痴情的大雁,昔日是如何比翼双飞,又如何恩爱缠绵的情景。 ![]() 回过头来,咱们看词的第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开篇一个“问”字,破空而来直击人心。作者在这里看似是为大雁这个“殉情者”发问,实际上更是对殉情者的一种赞美,一种歌颂!而“直叫生死相许”,无疑是对“情是何物”这一震撼人心的提问,给与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回答。特别是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两个字,无形中更加突出了情的份量,使得发问的力度更为深沉,更加悲壮,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如今的人们,有些人信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几十年的夫妻之情,抵不住一点小小的挫折。而你看这对大雁,今日眼看生离死别,网中的那只大雁,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哀嚎而亡”;而空中的那只还拥有自由的大雁,没有舍弃自己的爱侣,独自离去,而是选择了“触石而死”,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殉情。为它们这段短暂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凄惨而悲壮的句号。有些人,在对待爱情这个问题上,竟然还不如一对大雁,这样的人,如果读到这首词,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汗颜吗? ![]() 元好问虽然在那次科考中名落孙山,然而他却因为这首《摸鱼儿 雁丘词》而青史留名。正因为如此,这首词才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大家对这首词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