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3 完颜陈和尚和杨沃衍

 文中未提及 2019-04-20

金王朝在灭辽和北宋后,由奴隶制较快地转向封建制,在其统治的广大领域里出现了短暂的经济、文化繁荣,但随着女真贵族地主的腐朽,在被压迫民族的英勇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这双重打击下,金王朝迅速地走向衰落,并在1234年蹒跚地走完了120年的统治历程,在蒙古的铁蹄下倾覆。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金王朝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抵抗、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历来反抗压迫的光荣传统,完颜陈和尚和杨沃衍是他们之中最为杰出的两位。

“明白死”的陈和尚

完颜陈和尚,本名彝,字良佐,是金朝末期优秀将领之一。

20多岁时,被掠至蒙古,但他时刻不忘回归故土。以探望母亲的名义,离开控制他的大部队,与其兄斜烈一起杀掉监视他们的士兵,拉着载着母亲的马车,躲过蒙古军队的追击,成功回到了金国。

在哀宗的一手提拔下,陈和尚任忠孝军提控。

忠孝军是一支由回纥(维吾尔族)、乃蛮、羌族、吐谷浑、汉族和少量女真族人组成的多民族军队,士兵大多来源于被蒙古军俘虏逃归的中原各族人民,待遇高,装备好,大都为骑兵,还有火枪等当时先进的装备。最初的首领为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在他们的率领下这支军队屡建战功。但是,由于组成复杂,桀骜不驯,难以控制。陈和尚统驭有方,军纪严明,在蒙古大举侵金时,屡屡力挽狂澜。陈和尚与这支军队休戚与共,共同见证了金朝衰亡前的回光返照。

正大五年(1228),陈和尚在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以为数四百人的小部队大破由蒙古名将速不台统帅的八千蒙古铁骑,一战而威震朝野。

此后,陈和尚又在倒回谷(今陕西蓝田西南)与卫州(今河南汲县)再次击败蒙古军,使蒙古军侵略的步伐一再受阻,延缓了金朝的灭亡。

据《金史》载,陈和尚是一个爱好儒家文化的将领,他在业余时间喜欢钻研文史,读起《孝经》、《论语》、《春秋左氏传》这些书来,认真程度不亚于一个寒窗苦读的儒生。

历史词典

三峰山之战

当金朝连年入侵南宋,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实力之时,蒙古人却在它的背后迅速兴起,把金人赶出东北老家,逼迫他们从燕京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退居中原一线。在金人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强大的蒙古兵又向金军发动了全面进攻。三峰山之战,是蒙古灭金的一个重大战役。

1232年,蒙古军队绕过金朝的军事重镇潼关,越过秦岭,出汉中盆地,迂回到南方,然后直奔汴京。金将完颜合达率主力15万前往拦截,双方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北)展开会战。蒙古军队采取了疲劳金兵的战术:当金兵进击时,蒙军不战自退;金兵刚扎营寨,蒙军就来偷袭。金兵昼夜不得休息,甚至三天吃不上饭,结果被蒙军包围在三峰山。当时恰逢天降大雪,天气非常寒冷,蒙军在四面烤火煮肉,轮番休息。金兵却披甲僵立雪中,饥寒交迫。蒙军知道金兵急于突围,就故意让出一条路。当金兵争相逃跑之时,蒙军伏兵四起,大败金兵。三峰山一战,金兵主力被歼灭殆尽,金朝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蒙古军队决战,金朝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了。

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副枢移剌蒲阿统领大军,却贪图小利,不顾大局,军中没有人敢劝止的。陈和尚私下和同僚议论说:“身为大将军,做事却和土匪抢劫没什么两样,今日抢牲口三百,明天抢得牛羊一两千,白白累死我们许多士兵。国家多年积蓄起来的这点力量,迟早要毁在这个人的手里。”蒲阿知道了,就在一次邀请诸将饮酒的时候质问他,陈和尚毫无惧色,从容地说:“不错,是我说的。”蒲阿自知理亏,只好好言相劝:“以后我有什么不对,你就当面说好了,不要背后议论嘛。”

由于战略失误,金朝军队在三峰山之战遭到惨败,陈和尚收拾残部避走钧州(今河南钧州)。可惜孤城难支,不久城破。陈和尚带领军队展开巷战。战斗中,陈和尚避入隐蔽的地方,等战事稍微平息才出来,镇定地对搜索战场的蒙古兵说:“我就是金国的大将,有事见你们的统帅。”于是在骑兵的簇拥下,他被带到蒙古军的统帅拖雷面前。面对敌人,陈和尚毫不畏惧地说:“我就是忠孝军总领陈和尚。在大昌原打败你们的是我,在卫州和倒回谷大败你们的也是我。我不愿意在乱军之中,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兵所杀,以免后人以为我畏战潜逃,背负上‘误国’的污名。我要明明白白地殉国,让天下人都知道,金国有个为国而死的忠臣。”蒙古军敬佩他的勇气和才能,开出优厚的条件招降他,被严词拒绝,随后又砍断他的脚,把他的嘴一直割到了耳朵的位置。陈和尚宁死不屈,不停地怒骂而死,时年41岁。

“死王事”的杨沃衍

杨沃衍,一名斡烈,赐姓兀林荅,朔州静边官庄人,本属唐括迪剌部族,是和陈和尚齐名的为了守护民众而不惜自己生命的金末著名爱国将领。

杨沃衍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北边屯田的小官,蒙古军大举入侵时,金朝为避锋芒,命令唐括族全部迁往内陆。沃衍滞留不走,率本部族的一些志愿者,不断聚集那一带家园被毁的流民,形成一股数千人的势力,多次成功骚扰蒙古军。

后来因为缺乏粮食,也干一些抢劫的勾当。金朝派兵也无法剿除,他们还不断转移,波及宁、隩、武、朔、宁边诸州,给地方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朝廷派人招安,沃衍就带领军队归降。适逢宣宗南迁,听说杨沃衍归降,非常高兴,就封他为武州刺史。

武州多次被兵火毁坏,沃衍入主没多长时间,蒙古军就进攻过来了。杨沃衍奋勇抗击,死守二十七昼夜,蒙古军无功而退。

但是,朝廷认为武州地处偏远,遂放弃防守,命令沃衍把武州的军民全部迁往岢岚州,并任命他为防御使。随后又升岢岚为节镇,沃衍也升任为节度使,朝廷下诏勉励他:“你为国尽忠,屡有功绩,现在超出常规,升为三品。希望你忠于国家,更加奋发有为,团结下属,好好地安定军民,不辜负朝廷的信任。”沃衍非常感激,决心以身许国,并说:“做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不是大丈夫的作为。”

此后,杨沃衍在抗击西夏的西州之役、武休关之捷,抵抗蒙古军的野猪岭之战、石楼台之战中,均骁勇无敌,享有“不败”之威名。正是由于他与其部将刘兴哥等的英勇抗击,东下侵略的蒙古军直至成吉思汗病逝都难有寸进,遂使窝阔台不得不分兵三路,甚至要借道南宋。

杨沃衍为人耿直。在蒙金禹山之战后,杨沃衍和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等分别率部驰援汴京,在五朵山会合,杨沃衍质问禹山之战的指挥官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战况如何。合达惭愧地说:“我军虽胜,但蒙古大兵渗透过防线,进攻京师去了。”杨沃衍愤慨地说:“平章(合达)、参政(蒲阿),你们蒙受国家厚恩,掌握着兵权,却失去克敌制胜的战机,也没能进行有效防御,竟然纵敌兵深入,还有脸在这里胡说八道啊!”

三峰山之战金军惨败后,沃衍率部坚守钧州。他的部下白留奴、呆刘胜见大势已去,都投降了蒙古军,并向蒙古军统帅请求前往钧州招降杨沃衍。蒙古军留下白留奴作人质,让呆刘胜入钧州见杨沃衍,表明蒙古军的意思,投降则任命为大官。沃衍假装答应,好言抚慰,让呆刘胜靠前说话,乘机拔剑杀了他,悲愤地说:“我出身卑微,蒙受国家大恩,你难道想用这来玷污我的人格吗!”于是招来下属,交待遗言,向着汴京下拜,并痛哭着说:“没有面目见朝廷,只有以死报国啊。”于是自杀。下属把他的尸体和居所一起放火烧掉,跟从他一起殉国的有10余人。沃衍死时年5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