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周考语文3教师版
班级姓名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81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zǒng)何可胜道(shèng)B.窈然(yǎo)有碑仆道(pū)
C.音谬(miù)既往不咎(jiū)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
2.
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选出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
例:火尚足以明也
A.素善留侯张良B秋毫不敢有所近
C.D问其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翻译例句正确的一项是()
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B.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D.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拿着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
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D而在己为有悔己:自己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二、理解性默写(19分,一句一分。)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往往有得,,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志矣,,,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