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喜欢独处是病吗?这四个心理,不但不是病,而且能治病

 天悔大哥cqm 2019-04-20

有人问,“人过四十五,越来越喜欢独处了,是一种什么心理?是不是一种病态?”这不但不是病,而且能治病。进入中年后,最鲜明特征就是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了。年轻时候,不明白那些中年人为何不容易交成朋友?也不明白那些中年人为何说他们要做减法?人到中年后,不用学也不用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不知不觉就践行了。总体来说,有四种心理:

第一种,看透看淡的心理。

四十不惑。人过四十五,好像开窍了,突然什么都看淡了,什么都看开了,最大的体现,就是在社交上喜欢做减法了。那些热热闹闹的场合,不愿意参与了;那些吃吃喝喝的朋友,也不再感兴趣了;心里除了老朋友,不容易再装下别人了,更不愿意再装那些七七八八的破事了。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磨难;经历过信任,也经历过背叛,再多的人脉,利益面前都是扯淡,只有真心朋友互相帮助,关键时刻还是靠自己。看透看开了,就想静静地自己呆着,不是逃避,也不是孤独,就是想舒舒服服地独处一会儿。人世间那些喧嚣繁华,不再向往,不再参与,终于明白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第二种,减负减重的心理。

人到四十五,最累的二十五到四十五这段二十年奋斗期刚刚过去。四十五岁是一道大坎,上有老,下有小,这种累不同于以前工作上的累。这种累是责任上累、是心理上的累。终于明白,老人在,家就在,再不尽孝就来不及了;终于明白,孩子大了,到了他们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突然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再傻乎乎地参与那些热闹但无效的社交,简直就是亵渎责任、浪费感情。不如安安静静地待一会儿,放空自己,休息一下,为家人还要扛起重担。以前下班去酒场上“拎壶冲”,现在是下班换上老布鞋步行回家。如果开车回家,在进家门前,习惯在车里抽根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是我自己。刚切割开公司里的人和事,进家门后又是爸爸、儿子、丈夫。只有在车里独处几分钟,才是真正的减压减负。

第三种,受伤自愈的心理。

四十五岁之前都是奋斗期,走得跌跌撞撞,以前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腿脚不结实。四十五岁之后才明白,许多都不是自己的原因。再好的同事,在利益面前也是竞争关系。再好的上司,也只是为了自己利益。你就是职场上一个棋子,忙忙碌碌,终其一生,还是悲催草根,根本无法实现“质的飞跃”。以前受伤了不在乎,因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了。何必再去受伤,何必再给别人当枪,不再看别人脸色,不再顾及别人看法,也不想听别人议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关上门,静静地闭目养神,不是逃避,只是自我进行心灵按摩。

第四种,愧疚补偿的心理。

四十五之前,打打杀杀,无非是为一个功名利禄。老婆可以冷落,要给出差让路;孩子可以不管,要给加班让路;老人可以不顾,要给提职加薪让路;家里着火可以不理,要给上司私事让路。人到中年,儿子成半大小子,女儿成大姑娘了,对你一点也不亲,你开始后悔没有陪伴他们童年。父母都是七八十岁了,你许诺的出国游,他们已经走不动了。工作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由于年龄关系,职场已经封闭了你的提升之路。然而,对家里的亏欠之情与日俱增。突然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下班,喜欢早早回家了,哪怕自己在书房里独处,听见客厅里亲人走动,也会感到幸福满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