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0课 等式

 天悔大哥cqm 2019-04-20

第10课  等式

算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在研究自然数四则运算中,发现只有除法比较复杂,能不能整除或分解,是不是质数或合数,有没有倍数或因数,为寻找这些规律发展出专门研究数的性质的整数论number theory。另一方面在讨论算术应用问题中,自然地启发寻求解决这些应用问题的一般通用方法,于是产生出用抽象方法研究数的关系的初等代数学elementary algebra。用运算符号operation sign把数number和表示数的代数标志algebraical symbol连接成为式子expression,如 等,两个数或代数式中间用等号连接表示相等关系是等式equatity,如 。西方数学文化中除恒等identity之外,突出客观存在的equality是大众频繁使用寻求公平平等的关键词,突然人为创造的equation从宏观上也被赋予关联平衡之义。清朝数学家李善兰《代数学》中翻译equation为,并代数之几数名为式,两式之间作等号,谓之方程。可见方程一词具有中国算学特色,和西方等式一词并不对等。明清以来有识之士历经万难将西方数学著作译成中文,教育国人,旨在让中国算学赶上西方数学的进程,其中不能忽视中西方文化融合背后的中国元素。方程equation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等式equatity,是为求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建立起的等式关系。在东方汉字文化中是同求未知数、求满足等式的根这样的含义联系在一起的。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equation还用于表示函数function的表达式,当然这种表示定义为的用法比较特殊,所以有用formula公式表示函数表达式,以显示与普通等式或方程的区别。等式equatity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也仍成立。这对于恒等式identity条件等式conditional equation不等式inequation以及equation方程均适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