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为什么不会坠入带正电的原子核?宇宙中一切被设计的如此巧妙

 天地悠悠自然啊 2019-04-20

现在流行的学说中,原子经常被描绘成形如一个微型的太阳系,其中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着中心的核旋转,但是,当这个构想第一次被提出时,人们对此是很恐慌的。

电子为什么不会坠入带正电的原子核?宇宙中一切被设计的如此巧妙

地球每一年都会绕太阳公转一圈,这种事情已经持续了超过40亿年,从未被打破过。作为比较,考虑氢原子中的这个电子,它似乎绕着中心质子以约光速的1%在旋转,一秒钟可以旋转上千万亿圈。换种说法:也就是在百万分之一秒内,电子绕着中心质子旋转的圈数,超过了整个历史上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总圈数。这个观点出现于20世纪初,根据当时的理论,这种高速旋转的电子会放出大量的电磁辐射,以至于它会在电光火石之间就以螺旋型轨迹下坠到原子核上去。那么,原子怎么能得以幸存呢,万物又是如何得以存在的呢?

电子为什么不会坠入带正电的原子核?宇宙中一切被设计的如此巧妙

对于这些问题,量子理论给出了答案。如果我们考虑一个小于百万分之一微米的距离,这个距离相当于原子的尺度,此时我们日常积累的经验就完全不起作用了。

电子为什么不会坠入带正电的原子核?宇宙中一切被设计的如此巧妙

1900年,普朗克向人们展示了光波是以一个明显的能量“包”或者能量“量子”的形式发射出来的,这种能量“包”称为光子。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当光穿过空间之后仍然会保持这种“包”的形式。这是量子理论的萌芽,该观点认为粒子有神奇的性质,它不在这儿也不在那儿,而是“最有可能在这儿,不太可能在那儿”。在量子力学中,可能性代替了确定性,而这个可能性会像水波一样上下浮动。这个观点的首个成就,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原子得以幸存,而不会塌缩。

电子为什么不会坠入带正电的原子核?宇宙中一切被设计的如此巧妙

开始烧脑的地方来了,捋一下思路。概率的量子波可以被想象成一条长绳上的波动。如果将这条长绳像套马索一样接成一个圈,任何波的波长都恰好与这个周长匹配。把这个圆圈想成一个钟面。如果有一个峰处于12点位置而一个谷处于6点位置,那么下一个波峰就会正好与12点位置重合。但是,如果波峰在12点,而波谷在5点,那么下一个波峰就会在10点,导致12点位置在波的打击下变得混乱。1912年夏天,丹麦物理学家波尔认识到电子沿着原子循环的概率波也必须与每个圈都完全吻合;电子不能想去哪就去哪,而是只能在那些与它们的波长精确匹配的轨道上。这样说明了电子在特定的低能轨道是不会在向外辐射能量(波长不会变化)尤其是它们更不能像螺旋一样坠入原子核发生核毁灭,原子是稳定的。

电子为什么不会坠入带正电的原子核?宇宙中一切被设计的如此巧妙

这些量子波也解释了一个困扰人类200年的谜题:原子光谱现象。相对而言,人们更容易发现由原子内部发出的光,并重现出这些光独特的光谱。要做到这一步,只需要把一些元素,比如钠放到火焰上烧,然后通过一个棱镜或者衍射光栅来观察这些光(它们可以将光内部的不同颜色分开)。你会看到它包含一系列明亮的线。对于钠而言,它会含有两条特别强的橘黄色线,我们现在常用的钠基街灯发出的黄光就源于此。类似地,汞蒸气灯会发出蓝绿色光,而很多星星的照片中看到的粉色的光是因为氢趋于发射远红外端颜色的可见光。这些美丽的色彩模型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出现?为什么不同元素的色彩不同?现在我们知道,它们来源于原子内部电子的量子跃迁。

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移动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发出光。如果初始轨道上只能容纳高能电子,而这个电子又转到了一个低能轨道上,那么这两个轨道能量之差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只是进行了再分配。所以发出的光子只能具有某些不连续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由电子能进行的特定跃迁来决定。

光子能量的不连续性(离散化)在我们眼睛看来就是不同的颜色。其结果是:不同元素发射出的光的色谱是不同的。由此,通过分析自太空入射而来的光谱,我们就可以知道宇宙中遍布着哪种元素的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