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又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每天皮肤科的门诊爆满,掌握一些原则能少跑医院对大家都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遇到皮肤瘙痒、长疙瘩、面部发红等情况,通常会先看看家里有什么药就随意涂一点或者图省事跑药店随便买了药,效果不好,甚至还比原来更加严重。不得不来医院,到医院医生说这个药用错了? 如何识别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简称激素药膏)是重要的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物,可以治疗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 具有安全、快速的功效。但很多人因为担心激素的副作用或者不清楚哪些药物含激素而担心误用。 正式因为大家有这样的误区,很多商家利用了这个心理,都谎称自己是“纯中药'绝不含有任何激素。往往这种药膏里面都含有了大量强效激素和多种抗真菌药物。 比如最近都震惊到丹麦医师的中国赣卫消证字(2009)第0504号”的“中药产品神夫草。 看似是安全的“中药膏”中检出0.065%丙酸氯倍他索(属于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真菌药酮康唑和咪康唑。 他们把文章发表了,还发在了世界最牛的医学杂志之一《柳叶刀》上,向全世界发文通告。 《柳叶刀》
当然如果想详细了解和对比下可以收藏下面这张表。内含详细的分级。 美国采用的是7级法: Ⅶ级(最弱效),Ⅵ级(弱效),Ⅴ级(弱强效),Ⅳ级(中强效),Ⅲ级(强效),Ⅱ 级(高强效),Ⅰ级(超强效)。
这些情况不能外用激素激素类外用药见效快、用途广,但并非所有的皮肤问题都适用激素类药物。 1、真菌感染 常见皮肤问题:手癣、足癣(脚气)、股癣、体癣等。 激素类软膏不仅不能杀菌,而且还会提供细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营养,使皮疹范围越来越大,不但没有治疗好,而且会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我们还会开玩笑说真菌被你们用激素类药膏“养的肥肥的”。 很多人患真菌性皮肤病的病人起初都嫌去医院麻烦,就自己买一些激素类外用膏药涂抹,可能刚开始管用,抹完就止痒了。(有些激素类药膏广告也打的特别响,让老百姓一下子就记住了。) 但反复几次之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皮肤还出现肥厚、脱屑、甚至出现湿疹样变或皮肤萎缩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也有一些人会认为脚气就是在“排毒”不需要治疗。时间长了会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也增大,甚至会引起灰指甲或者丹毒等。需要用到抗真菌药物进行正规的抗真菌治疗。最重要的是真菌感染会传染, 2、细菌性感染 常见皮肤问题:毛囊炎、痤疮、疖等。 激素类软膏可以消炎止痒,但是并没有杀菌的作用,细菌感染导致的皮肤问题使用这类产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痤疮丙酸杆菌是厌氧菌,需要用到甲硝唑等药物。 3、病毒性感染 常见皮肤问题:疱疹、带状疱疹、水痘、扁平疣等。 使用激素软膏后,能暂时减轻症状,但不能杀灭病毒。 长期使用后,可使病情加重,严重者还会并发化脓性感染。 4、面部问题 常见皮肤问题:痤疮、酒糟鼻、面部过敏等。 有些女性皮肤病部位刚好在面部,严重影响面容,擦了药膏后皮肤立即变得光洁,于是便把激素类药膏当化妆品。 长期使用含激素的药膏,可造成皮肤萎缩、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使皮肤更加敏感。” 面部皮肤薄,激素更易产生副作用,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 除面部外,颈部、腋窝、腹股沟、股内侧、阴部等部位也要尽量少用。 以上四种情况是不可以用激素类外用药膏的,否则会越来越严重。 激素类药物注意事项1、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容易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
2、切勿突然停药 如果长期使用激素类产品,突然停药会使体内皮质激素缺乏,加重病情。
3、儿童、老人慎用 儿童、老人身体弱,代谢慢,对激素的抵抗力较低,不适合使用激素类药物。 外用激素药膏在治疗湿疹中的作用国内外的临床经验均表明:
孕妇湿疹可用的激素欧洲指南:
指南分析:
外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含激素的药膏,可造成皮肤萎缩、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使皮肤更加敏感。 这些不良反应都有一个前提—— 长期使用后可能发生 ! 皮肤病有2000多种,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患者过敏体质、外界理化因素的改变,以及气候饮食都有一定关系。 针对不同的皮肤病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市民不要随便滥用外用软膏,应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对症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