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09章 三仁殊途 结语

 比干星空下 2019-04-21

 

传统儒家思想的改革者、先行者、批判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还说过其他一些与孔子意见相左的“圣人圣言”如“虽千万人吾往矣”(针对孔子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稍有损伤”)、“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针对孔子的“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面和心不和的孔子至圣和孟子亚圣在圣人产出方式问题上的争执打斗也是蛮拼的:孔子认为圣人是天生的,高不可攀,孟子则认为圣人不是天生的,可以后天培养。孔子和孟子加上年轻一点的荀子,这三位儒家大佬代表了传统儒家的三大门派:孔子儒家、孟子儒家、荀子儒家。儒家的其他门派还有杨朱伪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等,后者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大都秉承孔子的衣钵,所以两千多年来,孟子和荀子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孔子。

所谓圣人,不是儒家的专利,而是人类崇高精神或神性的外化与升华;与圣人同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来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责任心所系。为此,他们身处盛世则居安思危,为民请命;居于乱世则振臂一呼,言出必行。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如九曲黄河浩荡不绝的脉动,是人类文明数万年久分必合的灯塔,是地球数亿年之于寂寥宇宙生机勃勃的精华。

中国历史上自封的和他封的大大小小不大不小的圣人为数不算少了,能够绵亘三千多年而屹立不倒的唯有比干一人,比干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反对派的圣人。圣人无私而有情,无情无义的圣人大略只存在于西方、东方、南方和北方。作为中原人士、中国圣人,比干的无私首先在于无偏无向,无我非我,从自我、“小我”而至“大我”,至由“无我非我升华为“超我”、“神我”之最高境界。挖腹剖心一举,身体和精神至此分离,生死相依,无生无死,身体归于尘土,而精神归于寰宇。后世有人唱诵“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间接唱出了比干精神千秋万代而岁岁相传的永劫回归:本将决意离开,为你我又回来。但是后来某些佛家子弟搞什么“肉身”,把死人蒙上一层泥塑再镶金镀银,供活人参拜,实在是弄巧成拙;世间不朽不灭的不是肉身,唯有精神,岂有他哉。

比干精神的情义无价表现在他死后依旧顾念人间万民苍生,顾念家国父老,顾念子孙后裔。作为一名有个性有追求、讲原则讲规矩的兼具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圣人,他没有故步自封于姜子牙给他的“文曲星”和“文财神”两个高帽,也没搭理孔子的“殷有三仁”及诸子百家千家万户侯家们的不当歌颂,而是脚踏实地在天上人间扶弱抑强,惩恶扬善;一如他在凡间时鞠躬尽瘁与世无争,他在天堂也不屑于那些伪圣人伪神仙之间的争权夺利,为神界的级别待遇打破头;他一如既往地特立独行,化及万方,因而颇得盘古大帝的赏识,褒奖其为“圣人中的圣人”,据为超越基督耶稣、释迦牟尼、摩西等海外圣人在内的所有圣人。

圣人也是凡人,是凡人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误解。三千多年来,在万民称颂中,比干精神的精髓,他的情怀、他的梦想、他的夙愿反而无人提及;一个人生前死后的地位越高,威望越隆,受到的误解往往越深。在挖腹剖心之前的那几个不眠日夜,比干翘首盼望那支征讨东夷的大军能及时赶回朝歌勤王护驾,化解西周的大军压境之势。他等不到那一天了。他的遗愿化作他的后裔,故而有了海内比干后裔林氏族人遍布福建、江西、广东、海南等东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的迁徙史。他深知黄河水的泛滥终将驱赶他的家国往四周四方乃至海外漂泊无定,直至在新的处所建立新的家园和家国,故而有了海外比干后裔林氏族人位居海外华裔人口总数第一位的说法,此说待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