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一篇文章我们已经讲完了南北朝时期,下面我们就从隋朝开始讲述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 隋朝钱货始一,置样为准杨坚于公元581年(大象三年)逼迫北周静帝宇文禅位于他,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至此隋朝诞生。隋朝建立以后,杨坚各处收拢人才,最终打下南陈,统一全国。 杨坚收纳人才用人不疑,以下是其中有一个最典型的故事:在杨坚统一全国之前,高颎被任命为大元帅,此时的高颎拥兵五十万,权力非常大。这个时候一位朝中大臣出来讲话,诬蔑高颎手握重兵将要造反。如果是其他皇帝,一定会询问清楚情况,因为好不容易拿下的江山可不能让别人轻易夺去。可是杨坚的做法谁也没想到,他不问任何原由,直接下令斩杀这位进言的大臣。虽然这样做很冒险,但是这样确实能够得到人心,正是这样一个做法使得高颎后来更是忠心耿耿。 此后,杨坚励精图治,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采取了诸多措施,造就了开皇盛世。不过这里我们主要看货币的改革。 在货币的发展上,杨坚功不可没。公元581年,杨坚以'天下钱币轻重不等'为由,下令统一货币,推行五铢,于是就出现了'隋五铢',也叫'开皇五铢'。
后来又有盗铸,于是杨坚就把钱样本放在诸个关口,对私铸劣币进行严查,所以也称'置样五铢'。又因其掺有锡,所以钱币发白,又称'白钱五铢'。最终置样五铢在全国流通,实现了货币的统一。 杨坚重病后,被次子杨广杀害。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残暴荒淫,隋朝大厦开始倾斜。杨广大兴土木,最为出名的便是开凿大运河,又三征高句丽,加上后来出游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导致隋朝经济崩溃。
这是《隋书·食货志》上的记载,可见当时的货币已经混乱不堪,物价上涨厉害。杨坚近二十年来开创的开皇盛世,就这样被隋炀帝杨广在十四年间挥霍的差不多了。 唐朝,从纪重钱到宝文币制的重大变革公元618年,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于他,至此,隋朝宣布结束。李渊改国号为'唐',改元'武德'。 唐朝初期几年里,一直沿用隋五铢, 直到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为了结束混乱的币制,开始废除旧钱,自行铸造了'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寓意着'开辟新纪元',直径2.2cm—2.6cm,重1.7g—5g。在这之后,通宝、元宝被沿用了一千多年。 开元通宝的意义非凡,它的出现意味着用钱文标重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以通宝、元宝等宝文币制。单位铢也变成了两、钱、分、里,一钱即一枚开元通宝,钱币的计数进制也由二十四进制变为了十进制,从这里也能看到社会的进步。 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铸造发行了'乾封泉宝',乾封泉宝直径约2.5cm,重3.3g—3.5g,以一当十,即一枚乾封泉宝兑换十枚开元通宝。 这个时候的唐朝按道理来说经过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后已经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虚值货币的出现呢? 李治从公元649年即位到公元665年间的这16年里,国内陆震、水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一些蛮人时不时骚扰,陈硕真(女,浙江农民起义军首领)起兵造反等一系列战事,导致国库逐渐空虚。 经济问题又出现了,老办法,还是发行虚值钱币,这就有了以一当十的乾封泉宝。此钱一出,就有了以下记载:
再接着就是:
所以乾封泉宝只发行了一年不到就被废除了,具体点就是八个月。这之后,李治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于是作出自我批评:
意思就是高祖李渊铸造的开元通宝连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之治时都没有改变,我如今做出改变,恐怕违背了先人的旨意,所以以后仍然推行开元通宝,并且将之作为后代之法。 安史之乱时期,史思明将铜佛销毁铸成'得壹元宝',后改为'顺天元宝'。因为史思明反叛到安史之乱结束时间并不长,所以顺天元宝流通时间也很短。安史之乱后,得壹元宝又被回炉铸成了铜佛。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唐肃宗李亨发行'乾元重宝',此钱以一当十(十枚开元通宝),与开元通宝共行。第二年,又发行了'乾元重宝重轮',此钱以一当五十。最终的结果还是物价上涨,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在唐戴宗李豫执政时被废除。 大历年间,唐代宗李豫发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年号元宝钱——大历元宝。大历元宝流通范围并不是太广,主要在西北地区流通。其工艺粗糙,直径约2.3cm,重约3.0g。 建中年间,唐德宗李适发行'建中通宝',建中通宝跟大历元宝一样,主要都是在西北地区流通,中原罕见,其重量要小于开元通宝。 以上便是隋唐朝货币的发展史,接下来就开始介绍五代十国的货币。 五代十国恶钱涌现五代·后梁 谈论唐王朝的覆灭,后梁的诞生我们必然绕不开这个人,一个从痞子逆袭当皇帝的人,他就是朱温。 朱温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朱诚是一个教书先生,可惜死得早,留下朱温母子。后来,朱温母亲带着朱温几个兄弟投靠刘崇。刘崇收留他们是为了让他们干活,可朱温却无所事事,整日滋事,完全就是个地痞。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地痞还能咸鱼翻身。 公元887年,朱温加入黄巢的起义军,因为为人奸诈狡猾,性情残暴,很快就从一个底层士兵干到一员大将。 黄巢称帝后,朱温奉命攻打河中,可是河中节度使不是吃素的,最终朱温被围困,而黄巢援军又不来帮忙,无奈之下,朱温向唐投降,然后反过来攻打黄巢。最终黄巢一党被灭,朱温开始壮大自己的势力。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衰帝李柷(chu)禅位,改元'开平',改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908年,唐衰帝李柷被杀,大唐王朝屹立了近300年的大厦就此崩塌。 朱温称帝后,便发行了'开平通宝'以及'开平元宝'(暂无史料记载,真伪存疑)。 朱温晚年已经忘掉了皇位来之不易,开始荒淫无度。他的一生虽然有些政绩,但这并不能与其过失相抵,最终朱温被逆子朱友珪所杀。 五代·后唐 后唐初期,恶钱(劣质钱币,多以铝锡铸造)横行,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于公元926年铸造发行'天成元宝',并废除旧恶钱。天成元宝直径约2.3cm,重约3.4g,极为稀罕。 五代·后晋 公元938年(天福三年),石敬瑭铸造发行'天福元宝'。 说到石敬瑭,又有故事可讲了。 石敬瑭本是后唐河东节度使,如果说他推翻后唐那并没有什么没病,因为皇权这东西太诱人了。可是石敬瑭为了当这个皇帝却留下了'千古罪人'的骂名。 在后唐混乱的时候,石敬瑭想推翻后唐,但是苦于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和机会,所以他把主意打在了契丹人耶律德光身上。他为了借耶律德光之手,叫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人耶律德光'爸爸',并且将燕云十六州打包送给耶律德光。 最终耶律德光帮助石敬瑭灭掉后唐,并封石敬瑭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石敬瑭认为自己称帝是上天赐福,遂改元'天福',也就有了天福元宝。 石敬瑭每次都叫耶律德光'父皇帝',自称'臣儿皇帝',并且每逢节日都要向契丹进贡。最终各地藩镇以'耻于契丹'为由起兵造反。可以说石敬瑭成也因此,败也因此。 以下是后人对其的评价:
五代·后汉 公元948年,刘承祐即位,铸造发行'汉元通宝'。 汉元通宝意义也比较大,因为其是中国最早的国号钱。 五代·后周 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铸造发行'周元通宝'。 周元通宝的意义就更大了,最主要的就是对百姓以及佛教的影响。 为了发展经济,腾出更多劳动力,柴荣命令将铜佛归官府所有,并回炉铸钱,还要求僧尼还俗。《中国皇帝全传》上记载,仅用了一年,废除的寺院达到30336所,还俗的僧尼达到61200人。 十国·前蜀 公元911年,前蜀高祖王建铸造发行'永平元宝(直径约2.3cm,重约3g)',公元915年停止铸造。公元916年,前蜀高祖铸造铸造发行'通正元宝'。公元917年,前蜀高祖王建铸造发行'天汉元宝'。公元918年,前蜀高祖王建铸造发行'光天元宝'。 是不是感觉王建是吃饱了撑的,在位没几年发行这么多种货币,是铸钱这么好玩么?这就要穿越回去问问他了。不过,他这样一搞,当时的经济确实有一定的发展。王建总体来说还是很有能力的,从一个卖饼的普通家庭出来,一直奋斗到皇位,这在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可惜虎父生了个犬子王衍。 公元918年6月,王建病逝,其子王衍即位。公元919年,前蜀后主王衍铸造发行'乾德元宝'。公元925年,前蜀后主王衍铸造发行'咸康元宝'。 王衍穷奢极欲,荒淫无度,最终在925年断送前蜀。 十国·南汉 公元917年,南汉刘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越',年号为'乾享'。铸造发行'乾亨通宝'以及'乾亨重宝'。 十国·闽 公元939年,闽王王延义铸造发行'永隆通宝'。此钱背面有'闽'和一个月状图案,故称'永隆通宝背闽月'。其铸造材质混乱,有铜、铁、铅等。 公元943年南汉中宗刘晟杀害自己的兄弟,夺得皇位。此人好大喜功,十分残暴,可以说是暴君。《中国通史》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
刘晟称帝后铸造发行'天德重宝',此钱按照材质可分为铜、铁两种,按照大小可分为大样和小样两种。因其背后有一个'殷'字,所以也叫'天德重宝背殷'。 十国·南唐 公元958年,李昪之子南唐元宗李璟铸造发行'永通泉货'(直径约3.2cm,重约7.3g)。 永通泉货也是一种虚值钱币,以一当十,这样的做法跟饮鸠止渴有什么区别?最终还是物价上涨,百姓不悦,所以很多人宁可把钱回炉铸成一些器物来用,也不当钱来用。 但是李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久,又铸造发行铁质永通泉货,规定此钱以一当二。结果就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公元959年,李璟铸造发行'大唐通宝'。除此之外,李璟还发行了'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镇库'等钱币。 十国·楚 公元911年,马殷铸造发行'天策府宝',按材质来分,天策府宝有铜、铁、铅三种。 十国·后蜀 公元934年,后蜀高祖孟知祥即位,铸造发行'大蜀通宝'。但是孟知祥屁股还没坐热就病逝了,不过大蜀通宝并没有因此而停铸,直到937年才停止铸造。 公元938年,后蜀后主孟昶(chang)铸造发行'广政通宝'。广政通宝分为铜质和铁质两种,两枚铜质广政通宝可以抵五枚铁质广政通宝。
在执政初期,孟昶很是细心负责,实行一系列措施,注重生产使得后蜀一片繁华。但是一旦开始享受就停不下来了,后来的他生活奢靡,大兴土木,最终国家被他玩完了。 十国·吴越、南平(荆南)、北汉并没有铸钱。 结语:以上便是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发展史,在下面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宋朝开始讲述货币的发展。本文若有不妥之处、遗漏之处,望各位指正、补充。 参考资料: 《隋书·食货志》 《中国皇帝全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