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桃源县有个石碑,这块石碑是谁立的,立在何年,可以说一点记载都没有。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上面还写着五十三个“乱糟糟”的字,不知道怎么读的人,一张口就会念错,这块让脑筋急剧短路的“神”碑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块“神”碑上面的字怎么读,如果您想知道,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陶渊明曾经写过一篇《桃花源记》,相信很多读者都熟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一个有趣的问题出来了,如果这篇文章不是陶渊明向壁虚造的,那么真正的桃花源在哪里? 陶渊明也许不会想到,他写完《桃花源记》,等于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让后世的人都在寻找桃花源。真正的桃花源在哪里,这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儿,小编就不参加讨论了,今天咱们说一说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 小编今天说的桃花源,就在桃源县往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这里不仅有当年武陵人生活的山洞和村寨,还有捕鱼的沅水风光带水域。可以说,有山有水有桃花,完全具备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所有特性。 桃花源是一个适合于避世隐居,写书作词,舞文弄墨的所在。下面小编就不啰嗦了,直接介绍那块竖立在桃花源外面的一块“神碑”。 这块神碑确实很神,因为没有人知道它是何年,何人所立,如果不是有高人指点,碑身上的53个字,一般人根本就读不明白。 有读者看到这里,会问:只要石碑上写的是中国字,那就一定能读明白。其实小编给您一个靠谱的答案,您真的读不明白。 这块石碑上的开头的诗名,绝对没有歧义:《题遇仙桥》。可是诗词的内容,就出现了问题,首先,这首词竟然是七七四十九个字。 我们都知道,如果这首诗是七言,按照八句来算,应该是七八五十六个字。七七四十九个字根本就不是一首七言诗。 不是七言诗,它会不会是五言诗,这个也不可能,因为按照八句来算,这首词应该是四十个字才对。这座怪碑怪诗,真的是让人觉得百分难猜,千分难懂,万分不明白。 下面小编就不打哑谜了,直接说这首诗怎么读。 这首诗又叫回文诗,又叫顶针螺旋诗,就是说上句末一字与下句头一字重复,需要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内到外读,应该这样读,才可以成为一首完整的诗词:牛郎织女會佳期,月底彈琴又賦詩。寺靜惟聞鐘鼓響,音停始覺星斗移。多少黃冠歸道觀,见幾而作盡忘機;幾時得到桃花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这首回文顶针螺旋诗,可以说是古人和今人打了一个哑谜,也让今天的游人,在朗读《题遇仙桥》诗时,感受到桃花源确实是不简单,甚至会感叹一声:真的有文化在里面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