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清明,又到谷雨。 心里惦着我那个十年的宏伟蓝图,感觉还没写了几纸字,又到了时候,临的是张迁,却不宜写小字,只好勉为其难用曹全抄录了齐己一首关于谷雨的诗《谢中上人寄茶》,诗曰: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齐己乃唐末著名诗僧,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他这首诗写了谷雨采茶的不易,友人远寄的情谊,以及邀邻客喝新茶的惬意悠闲。 谷雨应候,行春未迟,等了一春的雨,终于如一挂珍珠帘子从天上落下来,在这样的天气,读这首诗,格外应景。 如今流行喝明前茶,其实古时民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明代许次纾《茶疏》说采茶: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黄庭坚有诗赞谷雨茶: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喝明前茶似乎是近年的炒作,在我自己也觉得明前茶过于幼嫩,雨前茶层次更为丰富。 从唐代开始,谷雨前后,新茶制成,茶农茶客们还要进行一系列”斗茶“活动,比试、品评新茶优劣,进行排名。至宋代斗茶之风更盛,并逐渐发展为世家贵族、文人雅士阶层的士族斗茶,茶叶产地、加工作坊的山间斗茶和茶铺茶馆里的市井斗茶,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到了清代,“斗茶”依然是文人雅士的爱好,郑板桥就曾作诗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从前的人大概比较悠闲,每一个日子,他们都有法子过得内容丰富,兴致盎然。 想起曾经走过的茶山上一垄一垄的茶树,宛如一条条绿色的巨龙,蜿蜒盘旋,藏头露尾,此时茶山上该有许多纤手如蝶上下翻飞的茶娘,唱着清越的茶歌……忽然怀念着江南了。 倘若在烟雨如丝里采一捧新茶,大概会带着云雾山岚的味道吧。 并不是每一个受过伤的人都会讲故事,也不是每一个流过血的人都会有反思,更不是每一个反思过的人都会诉诸文字,而我以半生阅历,讲述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分享喜怒哀乐的人生感悟,愿我的文字,得以相逢那些有感应有缘分的生命…… 关注我,也是关注你的自我成长和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