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齐家平国 2019-04-21

宋高宗是在1162年五月正式退位的,而在此前一年,金国在皇帝完颜亮亲自主持下大举南侵,来势汹汹,宋高宗被搞得很郁闷,一是金军来犯,他的皇帝又有坐不稳的危险了,1161年十月,眼见金军攻势厉害,他一度又想跑路,甚至跟宰相陈康伯写了“小条子”,说“如更一日虏骑未退,且令放散百官”(如果明天金军还不退走的话,可以先让百官各自逃命)。让百官逃命,实际上也是好让自己逃命,所以他接着提出了“浮海避狄”的策略,就是再来一次坐船跑到海上去流浪,让金人抓不到他,他一直觉得在海上漂是最安全的。

还好他的这些昏招都被当时的宰相陈康伯给拦住了,否则百官一散,皇帝一跑,这回南宋可能就要亡国了。陈康伯拿到高宗的“放散百官”的小条子后当场就把这个小条子烧了,并说服了高宗暂时不跑路。

幸运的事,一个月后,也就是1161年十一月,宋军取得采石大捷,金军内乱,杀死了皇帝完颜亮,然后不战自退。这时朝中舆论变得很积极,要求高宗亲征,收复失地,高宗不得不宣布亲征,当年十二月从临安出发,于1162年正月抵达建康(今南京),在建康做了十多天的北伐的样子后,宣布重回临安。

1162年二月,高宗回到临安后,就对宰相表示了退位的想法。这时他已经五十六岁了,按古代的医疗条件,年过半百,已是老人了。但宋高宗这次“亲征”之时,正是隆冬,天气很冷,而且一直在下雪,但他却可以穿着毡衣,骑着马前行,可见他身体之好,要知道,“马上得天下”的宋太祖,也不过只活了五十岁而已。

所以宋高宗这时虽然年纪有点大了,五十多岁了,但身体其实很好,为什么要退位呢?是不是有人逼他退位,事实上也没有,这时的宋高宗大权在握,完全没有人可以逼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退位他也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完全是自己自做张,并且从二月份提出想法,到五月份退位,行动迅速,非常的主动。那么他退位的考虑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宋高宗这时退位,大概完全是自愿的,心甘情愿的,原因恐怕就是受了完颜亮南侵的剌激,他发现自己身为皇帝,一旦有事,是不自由的,想跑跑不了,而且还很容易被舆论挟持着去前线亲征。所以皇帝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是个负担。他在退位诏书里说自己当了三十六年的皇帝,“忧劳万几,宵旰靡惮。属时多艰,未能雍容释负,退养寿康。今边鄙初宁,可遂初志。”这话倒是说的真话,说白了,就是觉得当皇帝压力太大,过不了安稳的日子,自己年纪大了,不想操心,就想好好养老,颐养天年,不想再过打打杀杀、提心掉胆的日子了。

第二个原因,他提前退位,则可以给新皇帝,也就是宋孝宗卖个天大的人情,让宋孝宗对他感恩戴德,从而保证新老皇帝交替之际的感情稳定。宋孝宗不是高宗的亲儿子,这个我们都知道,宋高宗亲为失去生育能力,没有儿子,只有收养宗室为子,宋孝宗能够当上皇帝,并且提前当上皇帝,对宋高宗是终生感激的。宋高宗身体好,如果要等到高宗死后,孝宗再即位,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这种事情,等得越久,等着人就越郁闷,康熙的太子,当了四十年的太子,一肚子怨恨,孝宗如果长期当太子,恐怕最后怨恨不会比胤礽少。对比一下后来宋孝宗和自己的儿子宋光宗之间的感情破裂,就可以看出宋高宗提前退位有多么“聪明”了。

宋孝宗的儿子宋光宗,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很是郁闷,有一次竟然主动跟孝宗说“有人给儿臣送来了染胡须的药,儿臣却不敢用。”这话是暗示自己年纪大了,等不起了。其实也不是年纪很大,才四十岁左右,但“等待”是最让人难受的嘛。后来光宗又多次在太后面前抱怨自己可能等不到当皇帝就要死了。最后孝宗无奈,宣布退位,传位给光宗,但光宗对孝宗积怨已久,心结难消,两代皇帝的关系紧张,导致政局动荡。而宋高宗及时退位,保证了宋孝宗跟他的感情融洽,也保证了两代皇帝传承之间的政局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