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的大脑来点儿“刺激”的,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

 李孟雅_ 2019-04-21

今年,“抖音”等一系列短视频APP爆红,一个接一个的短视频让人刷得停不下来,连小孩子都深受其影响。有人说:“抖音有毒”,因为刷视频时,我们的大脑不再思考,在一阵阵笑声中,15秒钟变成了15分钟,然后变成了一小时、两小时……

你发现了吗?“抖音”们的毒,不仅仅在于消耗了我们大量时间,更在于破坏了我们的思考能力!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生活中,不会思考、一味盲从的人处处可见——因为有太多人从小就被大人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那么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还要继续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吗?

在即将到来的AI时代,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将由机器人来完成,会思考是人的必备能力。这里恰好有几部给孩子看的“烧脑”纪录片,能一边让他们享受影像的乐趣,一边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其用大好的时光刷短视频,不如带孩子一起看看乌鸦是怎么思考的,一起跟着小男孩儿雨果看世界,去了解“逻辑”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看完这些,你的孩子就会主动思考,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世界了!

《像乌鸦一样思考》

训练思维能力

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像乌鸦一样思考》这部纪录片在每一集的开头都会有一段固定片头,用动画和实拍还原乌鸦喝水的过程,只不过喝水变成了吃食物。

纪录片每集10分钟,很像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内容,但它提倡的是观察、假设、实验和研究,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的思考方法,教孩子们用行动去解决问题。

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观察中思考”。观众需要认真观察节目中的一些小操作和小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比如第11集里有一个小实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小乌龟长成大乌龟的过程中,坚硬的龟壳是如何生长的呢?是整体变大,还是从外侧长出一层层的新龟甲?

首先,去数一数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外侧还是中间,龟甲的数量一直没有变化。

那么龟甲是整体长大的吗?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影片中尝试把照片通过打印机放大,然后去做对照,发现和实际情况还是不一样。

随后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长大的乌龟的龟壳上有一些纹路。如果这就是龟壳变大的原因,那么中间的浅色部分就应该和小时候基本一致。

于是,还是通过打印照片的方式,把浅色部分去掉,然后跟小时候的乌龟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基本是一致的。这就证明了,是那些一圈一圈的黑色纹路让龟壳逐渐变大的。

这样的实验不仅告诉我们龟壳是如何长大的,还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去解决问题,而这种方法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有启发作用。

第二部分是“德德尼翁动画”。这个部分其实是一种带有假设性的发散性思考,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想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动画中有三个固定的人物角色,每一集都会针对各种事情来进行假设性思考。比如,下面这颗苹果是怎么被装进瓶子中的呢?瓶口很小,苹果显然不能直接被放进去。

A说,瓶子是由两部分拼接而成的;

B说,苹果是被切成四瓣后放进去的;

C说,是先把苹果放进一个烧杯中,然后人为把瓶口弄小的。

实际的情况是:果农在苹果很小的时候就把瓶子挂在了树上,让它一直在瓶子中生长。其实这就是发散性思维,之前的三种假设虽然不对,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激发孩子进行思考的一个有趣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苍井优的思考练习”。这部分的主角是日本演员苍井优,每期都会有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比如,把一只气球绑在推车上,当推动推车时,气球会往前还是往后呢?通过亲自操作,发现气球是往后倾斜的。

但是,如果用一个玻璃罩罩住气球,推动推车的时候,气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实验证明,气球是往前倾斜的。

但是这个部分最“要命”的地方在最后的解释环节。苍井优解释原因的时候,往往是话说到一半,就会突然结束,同时出现旁白:“接下来请自己思考。”这种“逼死强迫症”的方式一开始确实会让人不习惯,但影片正是以这样的方式逼着小朋友们主动去思考,去寻找问题背后的答案,而不是坐等节目中的标准回答。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20875

《雨果带你看世界》

告诉孩子什么是哲学

在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大师、儿童哲学家——奥斯卡·伯尼菲博士。他一直致力于通过儿童哲学课程提高儿童的思考能力,寻求向孩子们阐释人生重大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被誉为“最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人。BBC与他合作,推出了一套儿童哲学专题动画片——《雨果带你看世界》。

动画围绕一个叫作雨果的小男孩展开,每集5分钟,一共52集,用最简洁的方式解答一个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

整个52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

比如《什么是大》《什么是朋友》《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宠物》《什么是感官》等等。

以《什么是大》为例,片中首先列举了大象、雕塑、蚂蚁等形象,并通过对比,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大”这一概念。这是看得见的“大”。

其次,还有看不见的“大”,比如胃口很大。

再比如,生了很大的气。

最后让小朋友自己思考:大象看起来总是那么大吗?如果两头大象站在一起呢?

2.自我的情绪认知

比如《什么是妒忌》《什么是生气》《什么是恐惧》等等。

以《什么是生气》为例,动画片以几个惹人生气的场景开始,比如毛怪下棋下输了、雨果的冰激凌被猴子抢走了,让小朋友体会自己生气时是不是也这样。

赛车比赛中,猴子因为输掉了比赛而生气,认为那是男孩的错,但真的是这样吗?生气是不是因为别人的行为而惩罚自己?

小朋友还需要明白的是,如果有人做了坏事,生气是应该的,但是不要伤害任何人。

3.对各种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

比如《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其他人》《什么是服从》《什么是友善》《什么是争斗》等等。

以《什么是分享》为例,分享的可以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食物、玩具。

也可以是看不见的,比如宝贵的时间和更加宝贵的想法。

有些东西你就是不愿意分享,那么不分享会有不好的后果吗?

有时候你和别人分享你的东西,但他们从不和你分享,你该怎么办呢?

这些问题都没有唯一的答案,鼓励小朋友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

4.关于人生的那些永恒问题

比如《什么是老》《什么是长大》《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变化》等等。

以《什么是老》为例,当我们过生日时吹灭更多的蜡烛,当许多人比我们更年轻时,我们就老了。

老了会走不动路,但是,老了也意味着懂的东西更多,可以和别人分享的经历更多。

这一集的最后一句话是:“喜欢提问有助于我们的思维保持年轻。”这也是对整部动画片最好的总结。

这部动画片的每一集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信息量是巨大的,看的过程中,大脑要一直不停地运转。因为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孩子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后获得启发,达到内心的豁达。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cover/47e7ocqij7995zf/y0022ifhemn.html?

《逻辑的乐趣》

教孩子运用逻辑思维

孩子如果逻辑思维好,学起理科来会轻松很多,家长也会省很多事儿!BBC在2013年拍了一部给孩子介绍逻辑的纪录片——《逻辑的乐趣》。

这部纪录片时长大约一个小时,它最赞的地方是,没有用一堆专业的术语去解释逻辑,而是给我们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合乎逻辑的故事,让孩子在明白什么是逻辑的同时,发觉逻辑的趣味。

1.用有趣的故事介绍逻辑

纪录片的开篇就讲了3个逻辑学家喝酒的故事:

3个人走进了一间酒吧。服务员问:“先生们,你们三个都需要啤酒吗?”

第一个逻辑学家说:“我不知道。”

第二个逻辑学家说:“我不知道。”

然后第三个逻辑学家说:“嗯,我们都要啤酒。”

看到视频里3个人那超级夸张的表情,很多人都会被逗乐,但是第三个人怎么会知道大家都要啤酒呢?

因为服务员的提问是:“你们三个都需要啤酒吗?”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们三个都”。如果他们三人中的任何一个不想喝啤酒,他都可以回答“不”——有一个人不喝,那就不是“都”要啤酒了。

第一个逻辑学家想喝,但他不知道别人的想法,所以他不得不说“我不知道”。

第二个逻辑学家听到这个回答后,猜测出第一个人要喝,但是他并不知道第三个人是否要喝,于是也回答“我不知道”。

第三个逻辑学家从前面两个人的回答中知道他们都要喝,而他本身也打算喝,所以他给了“我们都要啤酒”的回答。

BBC通过这个故事给孩子们讲述了逻辑的概念:

'逻辑其实就是关于正确推理的规则,逻辑不是知识,也不生产知识,它所做的就是提供给我们一套严谨的规则,用来组织和运用知识。'

2.详细分析逻辑的方方面面

紧接着,BBC开始介绍逻辑的发展。片中包括了三段论、布尔运算、逻辑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悖论、不确定性、不完全性、注重实践的逻辑革命等理念。

虽然听起来比较专业,但你会发现,无论是幼升小、小学奥数,还是初高中的机器人、编程,孩子所接触的逻辑题目都能在这里面找到影子。

比如,三段论包含了三个命题:前两个命题是前提,最后一个命题是结论。

举个例子:

我们有这样一个前提:人终有一死。

然后还有另外一个前提: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最后我们就可以推理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

这就是根据前提来推论结果的过程。这种题目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美国“天才儿童”考试的时候,就有很多这样的题目。

但是不是每个三段论都成立呢?也不是。片中还给了下面这个例子:

前提1:所有猫有四条腿。

前提2:我的狗有四条腿。

结论:我的狗是猫。

显然,这样的推导就是不合逻辑的,BBC也讲述了其不合理的原因。

因此,孩子看这部片子,能够加深他们对于逻辑的认知,还能联想到很多错误的逻辑,父母看这部片子也会得到很多启发。

3.发散性的引申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讲述了逻辑的概念,还介绍了逻辑的应用场所,并且延伸到现代科技。

比如在介绍布尔运算时,提到了三个最重要的符号:AND、OR、NOT。这就是著名的布尔算子。

首先,为了介绍这三个符号所对应的结果,BBC专门准备了两张圆形图案,用颜色来代表每种符号所对应的区域,比如OR对应的就是绿色部分,NOT对应的是红色部分,而蓝绿色代表的是AND。

紧接着,通过这个布尔运算联想到二进制,而二进制就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事实上,计算机运行的时候,无论是把两个数字相加,还是计算股票市场,其内部都是布尔逻辑在计算。

视频里模拟了这个过程:

另外,还专门介绍了一个通过孩子来模拟计算机计算的游戏:

你看,这就是这部视频最赞的地方,它不仅仅讲了逻辑的概念,还用生活中的场景将这个概念介绍得清清楚楚。在学习逻辑的同时,孩子也感受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79094?from=search&seid=11705648058979692744

第一阅读说:

对于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来说,获得标准答案,记住“正确”的东西,是我们最为习惯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却忽略了太多的“为什么”。这些纪录片告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思考问题。观察、假设、动手实验……只要主动去寻找,答案就在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