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昵称32937624 2019-04-21

【鱼堂主爱思考】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公众号:鱼堂主(ID:yutangzhu2018)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朋友们觉得,我每天要做很多事,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除了在人后自己的拼命努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支撑着我。

就是“快速学习能力”,也是希望大家能掌握的。

我稍微提一下,每天必须做的事。本身我在上班,写作,社群,自媒体,输入等等。

每天时间是很紧张的,不仅是时间合理安排。

更重要的是精力安排,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现在属于拼的时候,看起来我做很多事,其实就一件事个人品牌建设。

最终是为了打造个人品牌,影响力是永远跟着你走的。

每天接收很多信息,写文章、看书、找素材,快速学习能力,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今天就分享帮你,快速学习能力的4个方法!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Q1,想了解一个领域和知识,大量的泛读是不可或缺的。

每次听到别人问,推荐一本对你改变最大的书。

我是推荐不出来,一般读书少的人才能推荐出来吧。

很多人希望自己,学到的是最精华的知识。最好是一本书,然后自己认真从头到尾看一遍就解决问题。

学习不是找宝藏的过程,而是筛选金沙的功夫。

读一本书,就找到宝藏了从此无忧。这是走捷径的心理,“想着自己这么聪明,只有最好的方法才适合。”

最后,转了一圈发现,根本没有这样的知识。

学习像是捡石头盖房子,这里有一个石头做台阶,那里有一个好用的做房梁。

慢慢的组装在一起变成房子,没有听说直接捡房子的。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Q2,如何快速学习的实操方法?

比如想学习批判思维,先去网上搜一下基本介绍。对这个名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看相关网页推荐的书籍。

在去网上搜这几本书,看看相关推荐的书。最后选2-5本入门的,1-3本高阶的。

回来之后,把所有的书都过一遍。

泛读的时候注意几个点:

1,先看书的自序,后看书籍目录。

为什么这样做?一般书的自序,作者会讲他为什么写这本书,主要想表达什么?

而目录代表了,作者的写作框架思路。目录中有核心的观点,可以有一个全局视角。

2,泛读过程,标记核心观点

论证过程和故事讲解可以不用看,直接看概念,思路模型,记录核心观点。

3,根据自己的疑问,和感兴趣的点深入阅读

一本书是没必要从头看到尾的,这个要说到看书目的。如果只是未来了解,把自己需要的部分看了就可以。

故事书除外,其他的根据问题、兴趣、需要、选择阅读即可。

然后用1天左右的时间,把这个领域的书大致的都了解一下。自己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框架,和一些基础知识名称的了解。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Q3,建立知识模型,让大脑有一个全局的掌控

开始读的时候,不用刻意关注自己吸收多少记住多少。

只管看多吸收,知识需要大脑思维的酝酿,才能产生新的联系和想法。

接下来就是给大脑画地图了!

以为自己记住了,弄清楚了,其实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大脑外漏出来。

把看的东西,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内容的概念、模型、理论等等,都写出来,在把相关的联系一起。

最后提炼出底层关系,归纳成系统模型。

下面做了一个导图;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有了这脑图对这个知识,算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有模型,有框架,遇到问题大概知道做什么、往那个方向思考问题。

思维模型就是对一个领域的概括理解。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Q4,自学只能入门,还要找专业的人问问

有了框架模型只能算入门的了解,还有很多深度新知的问题,需要找专业的人问问。

自学只是建立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得到的知识。还有一下隐性的知识,和需要长时间体验获得的只能向别人请教。

比如,去年研究个人品牌建设问题, 买了很多书回来。

自己全部看完之后,才去找一个大佬请教。

你会问干嘛不先去请教?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说一下。首先大佬时间都是很紧张的,如果自己一点基础都不懂。

别人说的一些名词不了解,沟通成本太高,很多基础概念还要解释。

如果自己有了了解,起码沟通上在一个基础之上了。

还有大佬一般经验比较丰富,他们讲的可能是一些比较前沿的观点。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全局的概念,把内容圈起来,很容易被带偏。

每个人的阶段不一样,需要做的事也不同。

根据自己情况请教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这次的请教收获才会满满。

先自己建立一个盘子,在去找专业的人修正。

20小时高效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4个方法,时间紧任务 重功利有用

Q5,看了、学了、问了、现在轮到实践了

学的过程只能算完成一半,能把学习的内容理解复述出来,才算真正学到手。

怎么证明你学会了,把学的东西介绍给一个不懂的人,并且能让他明白你说的东西。

比如:一个人不知道苹果是什么东西?

利用你知道的知识和理解,向他说明苹果是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这个过程中自己讲不通顺的知识,或者别人听不懂的部分,就是理解不足的地方需要再次学习。

记下自己薄弱的地方,回去继续查资料。请教专业的人,在找人复述;重复以上过程。

讲述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话,重新整理你看的内容。不要照搬书,可能你说的不够简练。这个转述的过程也是内化的标致,

要给一个不知道苹果的人,怎么讲述。先把框架讲完,比如它是品类的?是水果。外形什么样?像梨。口味如何?甜的脆的。

在加入一些辅助知识点,有皮,有核,红的较多等等。

这样一个讲述过程,如果对方明白了。说明学的差不多了,那里没有懂自己在想想是复述问题、还是理解问题。

最后我们大概20小时左右,就可以了解一门全新的领域了。一般来说学东西都是通过大量的积累获得,现在信息爆炸很多知识都被整理过了。

我们并不需要什么领域都是专家,只要做到了解就可以。

用20%的精力,获取一个领域70%的知识。基本上够用了,想在深入化的时间不是多少小时问题,而是多少年的问题。

彪悍提醒:

这只是作用于,你想快速了解一个领域。不能代替学习积累本身,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了解即可。在本领域还是要花功夫时间,才能获得你高阶的能力。

其它工具型,使用型的知识。快速学习就可以,比如:“PPT基础知识,演讲的基础知识、排版、简单制图”都是做到可用就行。

每个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快速学习能力就是你的竞争力。

总结步骤:大量泛读-建立模型-请教专家-理解复述。

祝你成为一个学习高手。

【鱼堂主爱思考】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用思想肉身碰撞现实的鱼大大,每天带你深度思考者,专注思维分析,个人成长方法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