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锺书集外诗拾遗笺注027

 毕天增 2019-04-21

秣陵纪事诗(之七、八、九、十一)

曾为弱弟发蒙师,长我十年兄事之1)。十九人随空碌碌,负君摸索暗中知2)

【笺】

《秣陵纪事诗》《国风半月刊》第6卷第3、4合期,1935年2月1日(此不是具体出版时间,党在此后三个月左右),本十二首,《槐聚诗存》收入八首(诗句与注文,有改动),这里的四首未收。钱锺书1935年曾到南京, 或者为参加4月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考试,也亦极有可能。他在《秣陵纪事诗》中也说,此年是在南京过的清明,也正与此时相符。

这里的第七首,是写苏公隽的,钱锺书诗末自注:与公隽心仪已久,能于稠人中识不才。”公隽,即苏公隽,毕业于苏州的圣约翰大学,曾译有《宪章运动史》、《瑞典史》等著作。钱锺书此注说自己对苏公隽早就仰慕,而苏公隽在人群中认出了自己。可见二人心有相通。

【注释】

1)“曾为”二句:曾经是我的小弟弟启蒙老师,比我年长十岁,我像兄长一样看待你。

弱弟:小弟弟。似指钱钟书的小弟弟钱锺英。

发蒙:使盲人眼睛复明。,比喻启发蒙昧。此处用为启蒙,开始读书识字。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或谓童稚发蒙之师,不必妙选,然先入者为之主,亦岂宜阔略世故。”

兄事之:向对兄长一样对待。宋方回《送李伯英孟淳鹤田幼弟乃步深斋之子》:“八十三岁李鹤田,我兄事之后八年。”

首二句写自己对送公隽的敬意。

2)“十九人”二句:我就像就像平原君身边的跟随的十九个碌碌无为的人,不如你用不着人来指导,独自钻研地来治学。

十九人:庸碌无为之人。战国时,秦围赵,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欲在门客中挑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作为随从,但只选中十九人。毛遂自荐随往。至楚,谈判不决,毛遂按剑陈词,迫使楚王歃血定盟;而十九人却碌碌无为。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负君:不如你。宋辛弃疾《送湖南部曲》:“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此处的“君”,指苏公隽。

摸索暗中知:唐刘餗《隋唐嘉话》:“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末二句写自己不如苏公隽能无师自通。

教化无如广大佳,诗中疏凿费安排1)。略工感慨名家体,正要西江借齿牙2)

【笺】

钱锺书诗末自注:“晤方湖先生,近世言诗,先生最有持平之论,虽石遗丈不能过也。余旧论师友诗绝句有云:其雨及时风肆好,匹园广大接随园。”

这个注,分为三部分:“晤方湖先生”,这是交代此诗写的是方湖,即汪国垣,字辟疆,号方湖,近代诗的著名研究者,尤推重同光体江西一派。

“近世言诗,先生最有持平之论,虽石遗丈不能过也。”这是说汪辟疆论诗有茌平的一面,这也是对诗中一二句的说明。(其实钱先生对其亦有批评。)

“颇称拙诗。以其为江西人,故一反元遗山题中州集语。”这是对末二句的注解。

“余旧论师友诗绝句有云:其雨及时风肆好,匹园广大接随园。”这几句是对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把陈衍点位朱武,地位偏低的批评。此意未写入诗中。

【注释】

1)“教化”二句:教育感化,何妨再包容广大一些,区别与疏通诗中的流派,真得是费力的安排。

教化: 教育感化。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世尊曰:‘教化劳耶?开导末世,实此为冀。’”

广大:意为“广大教化”,此指包容广大,教化无类的诗派观点。其领袖人物,又称“广大教化主”,见宋计有功《唐诗记事》卷六十五《张为》则载:唐张为撰《诗人主客图》,将唐代诗人按作品内容、风格分为六类,各以一人为主;把白居易列为第一类诗人之首,尊称为“广大教化主”,下列“上入室”一人,“入室”三人,“升堂”三人,“及门”十人。

第一句又见于钱锺书《叔子寄示读近人集题句媵以长书盖各异奉酬十绝》:“教化何妨广大看,一长可录选诗宽。”

诗中疏凿:区别疏通不同的诗歌流派或诗艺。语出元好问《论诗三十六首》之一:“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钱锺书诗中又见于《赴鄂道中》只教疏凿别清浑”,《赠宋悌芬君索观谈艺录稿》:“疏凿诗中惭出手”。

首二句,是指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而言。“何妨”,含批评意味。“费安排”,则称其用力之深。

2)“略工”二句:那些略有些真情实感的名家诗风,正要借助你的嘴来多些光彩。

 略工感慨名家体:语出清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材人有岁差。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概是名家。”刘逸生注云:“作着对当时流行的演唱文学内容鄙俗、文字恶劣,极表不满。刚巧有人在筵席上请他题扇,便写下了这首诗。”并注解第三句云:“只要能够略为写出一点真实的感慨,我就承认他是个名家了。言外之意,这些演唱作品,连起码的水平都没有。”由此可见,钱锺书此句是指那些略有些真情实感的有名的诗风。名家体,即名家的诗风。

西江: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在清末民初则是指以陈三立为代表的同光体中的赣派。这正是汪辟疆所推崇的,所以也是指汪辟疆。

齿牙:称誉,说些好话。宋苏轼《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三四句是说,那些有些内容的诗中小名家,正要借助你的嘴来增加光彩。这两句诗,有些调侃,也有些批评。

鹤声一一会高飞,饭颗吟诗莫浪讥1)。纵似君乡厉徵士,也应狂瘦胜痴肥2)

【笺】

在南京,钱锺书结识了一位他称之为“公起”的人,他在诗末自注:“晤公起,清癯萧散,有晋宋闲仪,故用王述庵鹤形当贵故事。”再结合诗的描写看,此人清瘦,有晋宋风度,耽于吟诗,是钱塘(今杭州)人。

【注释】

    1)“鹤声”二句:唐代杨衡苦吟诗,写出:“一一鹤声飞上天”的诗句;不要鲁莽地讥笑杜甫吟诗而消瘦。

首句“鹤声一一飞上天”,语出《唐才子传》卷五:“杨衡,字中师,霅人。天宝间避地西来,与符载、崔群、李渤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寓意,云月遣怀。衡诗工,苦于声韵奇拔,非常格敢窥其涯涘。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谓其响彻如此,人亦叹伏。试大理评事。往来多山僧道士,为方外之期。诗一卷,今传于世。”

此句“饭颗吟诗莫浪讥”,语出唐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浪讥,鲁莽冒昧地嘲笑。

二句是借前人故事,描写公起苦吟作诗,诗好而人清瘦。

    2)“纵似”二句:纵然是好像你故乡的厉徵士,也应该是吟诗而狂瘦,胜过那些又傻又胖的人。

    君乡:你的家乡。指公起的家乡钱塘。

厉徵士:清代康乾时期著名浙派诗人厉鹗,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中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值部铨期近,思得薄禄以养亲,行至天津,留友人查为仁水西庄,觞咏数月,同撰《绝妙好词笺》,遂不就选而返,从此绝意仕进,故被人称“厉徵士”。——清赵翼《陔余丛考·征君征士》:“有学行之士,经诏书征召而不仕者,曰徵士,尊称之则曰徵君。”

狂瘦:此指因吟诗疯狂,不注意饮食而太瘦。唐薛能《春咏》:“狂瘦未曾餐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此“狂瘦”指厉鹗,全祖望《厉樊榭墓碣铭》称:“其人孤瘦枯寒,于世事绝不谙,又卞急不能随人曲折,率意而行。毕生以觅句为自得。”

痴肥:笨拙粗胖。纳兰容若《虞美人·为梁汾赋》:“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

十一

百书聊当一见面,珍重书来敌万金。此是洪乔抛札地,朝云花叶慎浮沉。

【笺】

     此诗抒写对杨绛来信的珍惜之情。

【注释】

    1)“百书”二句:一百封信勉强能当见一次面,但也是一封信来,珍贵如抵万金。

首句语出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三首》:“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百书,百封书信。

书来敌万金:语出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此是”二句:这里是殷洪乔抛弃书信的地方,要谨慎地保存这些书信,如像巫山神女寄来的写在花叶上的文字。

    洪乔抛札:典出《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石头,即南京旧称,即“洪乔抛札地”。

    朝云花叶:比喻女子的书信。语出李商隐《牡丹》:“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朝云: 巫山神女名。见于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