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首带有“香”字的诗词,你更喜欢哪一首?

 江山携手 2019-04-21

“书香”一词原指古人书中夹香草发出的香气,后来延伸于一种读书风气,比如现在形容人的“书香门第”等。而今天带大家领略一种另类的“香”,看看那些句中带“香”的经典诗词。

01,《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这是历史上的著名“反诗”,黄巢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高尚品格,代表着广大的苦难人民。而同时又以菊花自喻,说明自己的农民起义军将像菊花的香气一样,在整个长安城都耀眼瞩目。

菊花,自古以来为华夏国花,咏菊如果写不出好作品,就都是下流作品。黄巢的这首《不第后赋菊》托物言志,借咏菊而抒发抱负,语句气势凌厉直冲云霄,这个“香”字不是普通的香气,而是代表着满天的杀气。在众多带“香”字的古诗词中,黄巢的这首可谓是杀气腾腾,言语之间充满了刀光剑影。

0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大家都很熟悉,这就是中学教材当中的《西江月》,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中,绝大多数是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而其他风格的,就要首推这首充满着浓郁山村风光的《西江月》。它给我们展示了一腔热血的爱国男儿也有如此柔情淡然的一面。

《西江月》是一首吟诵田园风光的词作,该词着力于写黄沙岭的夜景。描写了多种景物:明月和清风、稀疏的星星和淅沥的小雨、惊鸣的蝉和雀、稻花和飘香、成片的蛙声等。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淡然静谧的夏夜图,然而就是这番平淡却令人神往。

《西江月》中的香字,指的就是“香”字的本意,说的是稻谷的香气。看似是很平凡的运用,实则含有了不同的意义在里边。因为从语句上看,这个香字代表着丰收的喜悦,也代表着辛弃疾的愉悦。而从辛弃疾的角度来讲,这个字将人们走进了稼轩词除了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个境界。

0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可能上阙大家会不太熟悉,但是下阙肯定会有所耳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一直被誉为“千古奇偶”,千百年来论对仗,无论诗词歌赋这句都是当中的佼佼者。此句仿若天然浑成一般,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不经过刻意的雕饰却能对仗出如此的工整,这种语句只能凭借灵感喷薄而写,用时间是琢磨不出来的。

这首晏殊最为脍炙人口的文章,情感上并无其他诗词中常见的感情,只是在感叹春天已经过去,对这种时光易逝难以挽回所表达的伤感。此外词中还具有非常重的哲理的感觉,有涉及到时间不能永恒这一概念,给人的情感是绵绵不绝的伤感。而“香”字的运用则给词作里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美感。

04,《雪梅二首·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二首·其一》

这是南宋诗人卢梅坡所创作的组诗作品之一,他一生只留下了这两首诗作,而正是这两首诗作让他能名流千古。这一首诗诗人采用奇特的想象认为梅花和雪花在“争艳”,而自古以来的文人也对此大费脑筋。诗人认为梅花须逊色于雪花三分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这首诗通过梅和雪之间的联系,从生活之中寻找题材,写的妙趣横生,极其富有韵味。除此之外这首诗也是一首说理的诗,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会有短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香”字也在告诉后人自身虽然会有缺点,但只要静下心来就肯定能找到自己的长处,那个属于自己的“香”。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一个相同的字能演绎出各种不相同的意思,这也是古汉语的魅力所在。那么你们还知道其他带有“香”字的诗词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