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地理特点: 曹妃甸海岸线绵长,有广阔的滩涂资源。平潮时间长,滩涂泥沙兼具,生物光合作用强,营养盐类丰富,又因曹妃甸海域滩涂平缓,滩底是渤海湾海域比较典型的浮游生物聚集地,以上多种原因促成曹妃甸海域海洋生物丰富,海鲜味道独特、肥嫩、鲜美,附近海域不能相比。 曹妃甸海域出产的海鲜 不但味道鲜美, 而且种类众多, 下面小妃带你认识几种当地的小众海鲜吧。 1
学名贻贝,营养价值高,海鲜珍品。曹妃甸偶有小贩零售,价格很便宜哦。 2
学名弹涂鱼,又叫跳跳鱼。到了秋季,曹妃甸的潮沟、潮渠中较多见,两栖,敏捷如兔,不易捕捉。曹妃甸人叫它“海兔子”,几乎不吃它,野生跳跳鱼南方售价得百八十元一斤。 3
狼鱼面目丑陋,但食之肉嫩软细致。 4
以前,曹妃甸人不怎么吃,因其本身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味道,近几年来家喻户晓,以炒韭菜为最佳,放汤味道更美。 5
“泥粪球”生活在潮沟、虾池旁的淤泥里,味道略带土腥气味,但吃起来也很鲜美,当地渔民常常用虾油卤制后生吃。 6
虎头鱼是虾虎鱼一种,个头小,以小虾为食,春末长籽,曹妃甸人俗称“尺女儿”(音)。 7
姑头鱼学名鲷鱼,曹妃甸海鲜饭店常见。黑的叫黑姑头,又名黑鲷,红的叫红姑头,又名真鲷。 8
曹妃甸当地渔码头捕捞到了海胆,会随手丢弃,不怎么食用。海胆黄绵软细腻,吃起来感觉像是鲜味奶油。 9
海肠儿与海蚯蚓吃法相像,一般都是炒韭菜。曹妃甸海域早先没有,近几年从秦皇岛、昌黎、乐亭一路生长繁衍过来。和海蚯蚓一样,近几年也已经家喻户晓。 10
学名勒鱼,比黄花鱼大,鳞片也大,早先当地渔民当成下等鱼,现在十几元一斤。 11
白眼鱼学名鲻鱼,跟梭鱼貌似,但口感比梭鱼“柴”一些。曹妃甸渔家喜欢按照炖肉的方法来做,旺油 ,搁粉条,炖至锅内无汤。据渔民们说白眼鱼群经常和海豚相伴,称这一现象叫“海豚牧鱼”。 12
曹妃甸海域产量虽不多,但经常能看见,外表艳丽,蟹壳坚硬。虽然名字显得怪里怪气,其实不但能食用,而且味道也很鲜美。 13
当地叫老头鱼,叫声像老头“咳嗽”,深海作业中偶尔会捕捉到。可食部位不多,常吃鱼尾巴和鱼肚儿。 14
学名双针鱼,体侧背上方呈青绿色,鱼刺青色,因此叫青条鱼。 15
春末,曹妃甸海域的“牡蛎山”开始有了扇贝,但产量不算多,曹妃甸野生扇贝个头偏小,味道鲜美。 16
曹妃甸当地渔民所说的“假蛤蜊”和黄蚬子外形比较相似,个头要小很多,又被称为“小黄蚬子”,产量极高。蛤肉中海沙较多,不容易除净,蛤肉常被批量清洗制作成干品销售。 17
香螺,当地叫“海脐”,出肉率高,外形和味道与海螺相似,但不如海螺鲜美。除了炒菜,当地常常用来炖肉。 18
曹妃甸渔民称其为“大脑瓜儿”,已不多见,但秋季偶尔会捕捞到,属名贵鱼种。 19
象拔蚌,曹妃甸当地叫“海泚儿”,比我们常见的体型要小很多。其实曹妃甸海域的很多海鲜特点就是个头儿略小,但别处海鲜的味道不能和这里相比啊。 百闻不如一见, 童鞋们,还等什么, 春暖花开时节, 带上亲朋好友, 曹妃甸海鲜之旅走起啊! 作者:张相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