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逸先生《活文物探秘考纪》之"孔圣弦诵遗像赞碑"

 陶冶斋静逸先生 2019-04-21

世间罕见的活文物,竟神奇的周游了整个文庙,并历经近六百年沧桑,却安然无痒!

一一活文物探秘考纪系列之"孔圣弦诵遗像赞碑"

/.朱思宇

两尊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谁是真品?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由来?

为何讲活文物的生命是鲜活的,神奇的?

三百多年留下的重重谜团,经过七年多艰辛的探密与考证,终于水落石出了!

前序

  活文物,不仅只是年代久远的古老建筑、古老器物、古老石碑、古老画卷、古老文献、古老部落、古老村寨、古老遗址等,也应该包括古老文化、古老历史、古老学问、古老艺术、古老技艺、古老发明、古老生活、古老风俗、古老置业、古老文明、古老人文、古老自然和古老人物等,只要她是鲜活的,能与时俱进的,有生命力的,更重要的,她是有思想和灵魂的,都泛称为活文物,也是探密的方向与考纪的范畴!

        发掘者/朱思宇

两尊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谁是真品?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杏坛真品

    凡是去过建水旅游的朋友,或是旅居在建水的侠客,还是土生土长的建水人,只要进到文庙里面,经过棂星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孔子古时设为诵经讲学的地方一一杏坛。中间祭供着一尊石碑,四周有木制围栏保护着,他就是闻名中外的"孔圣弦诵遗像赞碑"。每天来往的人群,有上百人甚至过千人瞻仰讲诵之。若继续往里面走,在圣集大成门先师庙右侧也同样祭供着一尊"孔圣弦诵遗像赞碑",这座碑几乎无人介绍,也无人问津,这两座碑十分相似,不知哪块是古人原作,哪块是后人仿制,在这个往往真李逵干不过假李逵的时代,让我也不得不好好考证一番。我从三个方面考证,一是看碑的新老程度,二是看碑上精雕浮刻图像及镌刻赞文的神韵,三是看整个碑体的工艺精细度,非常明显的区分出先师庙前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就远不如杏坛中央的那尊碑,可以肯定杏坛中央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为古代的真品,先师庙右侧的为后人仿制。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先师庙仿作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由来

 王佐在《新增格古要论》的碑贴考证中,提到:孔门圣贤像赞,山东孔子庙中,有圣人及弟子像,庙在兖州府北,曲阜南;圣贤像赞,宋高宗御制孔子与七十二弟子像赞,在浙江仁和县学,又有五经石刻。末有秦桧记,宣德中御史常熟天讷巡按至浙,磨去桧作,而自题其後云。天顺间,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建筑杏坛射圃时,借鉴前两孔圣贤像赞,加上自己所得的圣人弦诵遗像,再结合自己对儒学的理解,就创作了"孔圣弦诵遗像赞碑"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由碑础和碑体两部分组成,碑体大概尺寸为高1.5米、宽0.8米,碑体设计为相框式样,突显遗像祭奠端庄,临安知府王佐将自己所得圣人弦诵遗像精雕浮刻其下,此遗像图粤若游咏洙泗之间,坐于杏坛之上,弟子侍侧,圣人弦琴而歌,天下后世至今传诵之。又将其宋高宋皇帝御制的孔子赞文," 大哉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 志则春秋,道由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其誉;维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仪,海宇聿崇",用欧楷镌刻于石碑其上。

   现整碑祭供于云南建水文庙杏坛中央,四周有木制围栏保护,此碑借鉴了前两圣贤像赞及图文,并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孔圣弦诵遗像赞碑》,王佐成于大明天顺六年,图上部刻有宋高宗御制孔子赞文,即本碑文。因为圣造像,故不能留作者时名。现置于圣集大成先师庙右侧的《孔圣弦诵遗像赞碑》,为后人仿作,其圣人弦诵遗像浮雕、镌刻篆文和石碑做工都远不如前者。

   此碑由"圣人弦诵遗像"加上"孔子赞文",与天地浑然天成,完美至极,篆额尤显多余,故而至今仍无碑名。后者有称"孔圣弦诵图""孔圣弦诵图孔子赞""孔圣抚琴图"等名,第一名既缺了遗像又少了赞,实觉不妥;第二名虽有了赞但少了遗像,加之前后有点重复累赘,思量不够完美;第三名其弦诵、遗像及赞文都没提及,更无法代称。为传孔圣至教之庄严,懂王公佐殚虑之宏愿,故称该石碑为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以便世人传诵讲解之。

   碑文大意:伟大的孔子啊,历代尊崇您为宣王至圣,您是儒者的风范与始祖,乃帝王的榜样,古今的师表,您历尽心血编撰春秋鲁史,一生理想推行其忠恕之道,象尧舜一样贤明,获得日月般的光辉,倡导万邦及黎民要像自然四时一样和谐相生共处,天下就能藏兵息武,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世界就能和平大同,从而真正实现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因而庄重严肃地昭示全国乃至世界,都要用盛大的礼仪祭奠和尊崇!

                       "孔圣弦诵遗像赞碑"

活文物的生命是鲜活的,神奇的

    此"孔圣弦诵遗像赞碑",神奇的周游了整个建水文庙,而又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实在太奇妙了。由最初天顺间置于棂星门外的泮池之上的杏坛内,也就是知府王佐他们天顺六年所立,万历年间遭受大地震,整个文庙连同杏坛被毁,后来重修文庙,当时没设杏坛,遗像赞碑移于东庑。清康熙年间,东庑重建时移该碑于尊经阁中,雍正年间又改置于崇圣祠内,后又移置圣集大成先师庙前,最后重修杏坛,才将该碑供置于当今的杏坛中央。虽多经碾转周折,又历经将近六百个春秋,有地震大火兵灾还有人祸,将整个文庙神游了一遍,又神奇完好的保留了下来,现还安然无痒,而且更加庄重威严地贮立在我们面前,简直就是一尊鲜活的文物,真是举世无双,犹如凤毛麟角,世间珍贵稀罕之艺术品矣!

后记

    在挖掘考证中,发现临安知府吉水王佐,不仅是位难得智慧的古代政治家,也是非常杰出的格古学问家,关于他个人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成果,都非常值得挖掘和研究,于是我们成立了“王佐格古学课题组”,主要专注于《新增格古要论》的挖掘与研究。昆明善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其团队也将和我们一起专门对历代关于王佐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对历代关于王佐的文献文物进行发掘考证,对历代关于王佐学术传承与发扬的学术专著进行挖掘研究运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